小輪車
小輪車(Bicycle Motocross or bike motocross,簡稱小輪車)是一種車輪直徑為20英寸的自行車,小輪車比賽分為在泥地賽道上的小輪車競速賽和以技巧為主的自由式小輪車比賽。
自由式小輪車包括5個不同的類型,分別是:街道,公園,U型道,泥地以及平地。不同的地形對自行車的技術要求也不相同。競速小輪車與自由式越野單車有着顯著的不同。自由式小輪車通常使用U型車閘,而競速小輪車通常使用V型車閘,僅為競速賽車在高速前進時需要保持穩定性。自由式越野單車的軸距更短以允許其更快的轉彎。
最近,小輪車運動的管理組織——國際自行車聯盟開始贊助世界小輪車錦標賽。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上,小輪車競速賽首次成為奧運會正式比賽項目[1]。
目錄
踏蹬技術
踏蹬動作是自行車運動中關鍵的技術動作,也是最複雜、最難掌握的動作。良好的踏蹬技術可使運動員以最小的能量消耗得到儘可能大的功率,達到高速度。為此,自行車運動員一定要在改進踏雕技術上狠下功夫。
踏蹬方法
自行車運動的踏蹬方法有自由式、腳尖朝下式和腳跟朝下式三種。
腳尖朝下式
不少運動員,尤其是短距離運動員採用腳尖朝下式踏蹬方法。其踏蹬特點是,在整個踏蹬旋轉過程中腳尖始終是向下。當腳踏蹬到A點時,腳尖向下與腳跟成8~10度的俯角;當腳踏蹬到B點時仍保持原角度;到C點時腳尖更向下與腳跟成15度~18度的角度;到D點時,恢復到原來的8~10度。這種方法踝關節活動範圍較小,有利於提高頻率,容易掌握,但腿部肌肉始終處於緊張狀態,不利於自然通過臨界區。
腳跟朝下式
腳跟朝下式踏蹬方法是腳尖稍向上,腳跟向下8~15度。這種方法在正常騎行中很少使用,只是少數人在騎行過程中做過度性調劑用力時才使用腳跟朝下式踏蹬方法[2]。它的特點是肌肉在短時間內改變用力狀態,得到暫短休息,達到恢復肌肉疲勞的目的。
動作訓練
踏蹬動作從現象上看很簡單,但要準確掌握,達到動作協調完美,卻十分困難,必須反覆地進行訓練。開始訓練時,最好不要用皮條捆腳,傳動比要小,速度不宜過快,讓運動員用較多的注意力體會踏蹬動作,培養踏蹬「感覺」。經過一段訓練,基本上能輕鬆自如,圓滑有力地進行踏蹬時,可逐漸加快速度,系上皮條進入正常系統訓練。
訓練踏蹬動作,不論是新運動員還是有訓練素養的運動員,都要堅持循序漸進的原則,不要負擔過重,更不宜在疲勞情況下訓戲練。同時要注意發展髖、膝、踝關節的靈活性及力量,以助提高踏蹬技術。
踏蹬技術訓練,也可以在練習合上進行,其好處是能及時得到教練員和同伴們的指導,能使運動員集中注意力改進踏蹬技術。
視頻
小輪車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BMX)小輪車文化(圖文),美騎網,2013-05-16
- ↑ 新手騎自行車的技巧與進階,養生之道網,2014-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