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小腸(英語:small intestine、拉丁語:Intestinum tenue)是消化系統的一部分,從在胃部後面一直延伸至大腸,是進行食物消化與吸收的主要器官。

  • 對於無脊椎動物而言,一般會採用消化系統或者大腸來描述整個腸道。
    • 本篇文章主要針對人類消化系統,但對於消化過程描述也適用於胎盤哺乳動物。小腸的主要作用適用於吸收食物中的營養成分與礦物質
  • 小腸是條彎彎曲曲的管道,人類的小腸約有6公尺長,是消化道中最長的部分。小腸和胃在幽門括約肌處相連接,小腸末端則終結於大腸的第一部分,也就是盲腸處。小腸與大腸相比,直徑較小(2.5公分)而得名。
  • 小腸可分為3個部分:十二指腸空腸迴腸
    • 十二指腸是一條C字形的管子,約長30公分。
    • 迴腸約長4公尺。
    • 空腸約長180公分,它緊密的彎曲著。
  • 小腸內襯有兩項特徵:第一是有許多環狀褶出現,稱為環狀皺襞。第二是小腸全段的內壁皆是像絲絨般柔滑的微細小腸絨毛。
  • 小腸的消化運動事由小腸內的兩種肌肉(縱肌與環肌)作有規則且交互的收縮,使得裡面的食糜可以和消化脢充分混合,最後被推送到大腸。
    • 小腸的運動大致上可分為兩種:
    • 1. 分節運動--這是小腸的主要運動,只有發生在含有食物的區域。
    • 2. 蠕動運動--這是將小腸中的食物推向大腸的運動。從胃部開始,反復而弱的蠕動向小腸的方向進行。

目錄

小腸最主要的功能

  • 是吸收營養物質與水分,當小腸的消化吸收營養物質的能力無法滿足身體所需時就會產生營養不良的情形。而造成這種情形最常見的是短腸症候群。
  • 小腸是主要的消化場所,絕大部分的營養也在小腸處被吸收;小腸也進行分解食物的動作。
  • 小腸可分為3個部分:十二指腸、空腸和迴腸。
    • 十二指腸接受來自胃的食糜、胰臟的消化液和膽囊的膽汁,並且還釋放出自已的消化脢。
    • 空腸產生完成消化過程的脢。
    • 迴腸在消化中只起小部分作用,主要的功能是從已消化過的食物中吸收營養素。
  • 絨毛凸出於管腔內,它可以增加小腸內壁表面積,並在吸收消化產物中扮演重要角色。
    • 每一根絨毛中都含有一條小動脈、一條小靜脈、一個微血管網以及一條乳糜管。養分及水分經絨毛表面的細胞吸收後,可再滲入其內部的微血管和乳糜管,以便運送給其他的細胞利用。
    • 絨毛內的微血管是吸收葡萄糖、胺基酸和一些水溶性的維生素;而乳糜管則是吸收脂肪酸和脂溶性的維生素。
    • 在上皮細胞游離面上則有許多細微細胞延伸物稱為微絨毛,它使絨毛看起來有刷狀邊緣,並可廣泛增加小腸表面積。
  • 是進行食物消化與吸收的主要器官。
    • 小腸的主要作用適用於吸收食物中的營養成分與礦物質。[1]

小腸方面的疾病

  • 小腸疾病種類眾多,大致上分為良性與惡性:
    • 良性的包括:小腸炎、微生物感染、腸沾黏或套疊、小腸內異物阻塞、平滑肌瘤、血管異常增生、多發性息肉疾病(皮傑氏症候群)、發炎性腸道症(克隆氏症)、麩質過敏症或稱乳麋瀉等。
    • 惡性包括有小腸腺癌、類癌、淋巴癌、惡性肉瘤等等,而小腸疾病之臨床症狀表現並沒有特別專一性,有可能和其他腸胃道疾病有類似的表現,例如:排便習慣或顏色改變、脂肪瀉、不明腹痛、吸收不良體重下降,因此其診斷常需要花一段時間,或其他檢查排除其他常見腸胃道疾病後才可能確診。
  • 建議若有診斷不明確之腸胃道疾病,仍應該就診胃腸專科醫師,並利用先進之小腸內視鏡技術來排除可能的小腸疾病。 [2] 

小腸的保健

  • 1.大口吃草,吃肉最好配大蒜:在動物實驗發現,大蒜素除了具有殺菌功能,還能抑制腸道菌產生氧化三甲胺。大蒜素遇熱便失去活性,所以咬碎生吃較好,跟肉類食物一起品嚐,除了增添風味,或許還能達到護心效果。
    • 十字花科蔬菜如花椰菜、高麗菜、白菜、白蘿蔔、青花菜等,除了大量纖維之外,裡頭還有異硫氰酸鹽,會轉化成萃取物以及蘿蔔硫素,有助於肝臟解毒。
  • 2.來點天然發酵食物:天然發酵食物如味噌、泡菜、酸菜、優格、起司等,是很多國家百年傳承的智慧,這些發酵食物含有多種益生菌,能幫助腸內好菌生長。
  • 3.適當斷食,喝足夠的水:每週選擇1〜2天輕斷食,減少熱量攝取,有助維持腸道環境平衡。
  • 4.要睡好,睡前3小時不飲食:

睡眠也和腸道環境高度相關。作息正常,睡得好,腸道菌叢才能維持節律、生生不息。劉博仁建議,睡前靜坐10鐘,幫助平衡自律神經,會睡得比較好。

  • 5.按摩經絡,消除腸脹氣: 透過經絡穴位按摩,可以刺激腸胃蠕動,加速排除脹氣。(公孫穴:腸阻塞特效穴,腹部手術後脹氣無法排空也可使用。)[3]

參考來源

  1. 醫療保健. 小腸最主要的功能. 痞客邦. 2013-11-02 [2020-04-19] (中文). 
  2. 鍾承軒醫師. 小腸疾病. 好醫生新聞網. [2020-04-19] (中文). 
  3. 林貞岑. 5個習慣好好伺候你的腸. 康健雜誌. 2019-01-09 [2020-04-19]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