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橋冥思(李一鳴)
作品欣賞
小橋冥思
在一座小橋上坐着就好,喧鬧已經離我們有了距離。古老的石板稍帶着涼意,但陽光很好,溫暖得讓人慾睡、欲夢,讓人想在這太陽下回到四百年前,或更遠,五百年。
一個小家小姓,在橫亘於道路前方的河流上架起一座橋樑,需要多大的勇氣才能動起這個念頭。此時這個小姓氏剛剛由外地落戶到贛西萍鄉不久,人丁尚不興旺。操持着小買賣的人家對道路交通的便利有着天生的敏感,看着由縣城經驛道去往州府的旅途一出城就被泉江河阻隔,下定決心為世間添一座橋樑。
此時是明代,萬曆年間(1572年-1620年),此前的過河之處其實也有,但僅是簡易的木橋,春水一漲,山洪一發,橋便沒了。這一次,修橋的人想要一勞永逸,修成石橋。
但事實上似乎並沒有一勞永逸的事情。四百年後,我看着泉江河上的石橋,在青石板上閒坐,翻看一百年前的漆氏族譜。石橋現在依舊叫作四百年前的那個名字:流江橋。但萬曆年間的橋面早已在歲月的長河裡湮沒。橋毀於水,橋毀於戰……時間遠比石頭更殘酷、更堅韌、更綿長。幸好,一定時間段內,人類的堅韌綿延也並不缺少。當初修橋的人也留下了後代,既然沒能一勞永逸,我們還可以繼續。於是,在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毀掉了的流江橋又兩次由漆姓族人出資重修。
風吹過來,我攥緊了一百年前的老族譜,生怕一不小心就落入河水,就像曾經落入河水的那些石頭橋面一樣。我懷想着先人的光輝,其實也在思考,發宏大誓願公益修橋的人家似乎並非沒有私心。族譜上說,修橋用掉了白銀八斤,橋成後第二年,長年焦慮於沒有子嗣的倡修者漆東江,新添了一個兒子,正好八斤重,一兩都不差。
走過流江橋,我放下族譜,往更開闊的地方行去。然後我不得不承認,並不是只有我的祖先留下了一座讓後人懷想的橋樑。流江橋之外,更多的橋樑也是由民間、一家一戶、一村一姓,以虔誠的心態修建而成。
作者簡介
李一鳴,品詩文網簽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