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杜鵑
小杜鵑 |
---|
圖片來自flickr |
基本資料 |
學名 Cuculus poliocephalus 目/科/屬 鵑形/杜鵑/杜鵑 遷徏狀態 過境鳥 普遍性 稀有 體長/體重 24-25cm/約52g |
別名:杜鵑、小布穀,雌雄相似或相異。虹膜暗褐色。眼圈黃色。嘴黑褐、下嘴基黃色。腳黃色。
- 雄鳥
- 頭、頸至上胸及背鼠灰色,翼深灰色。
- 腹面白,通常有約8條黑色橫紋。間隔較中杜鵑寬。
- 尾下覆羽染皮黃色,黑橫斑極少或無。
- 尾羽灰黑色,羽軸具白斑,末端白。
- 雌鳥
- 灰色型,上胸及頸側染棕褐色。
- 赤色型,頭及體背赤褐色,背及尾羽密佈黑橫斑,但頭上至後頸無橫斑。
- 腰及尾上覆羽亦幾無橫斑。尾羽愈近末端黑橫帶較寬。
目錄
棲地&習性
繁殖
5月至7月。
保育
不受全球威脅(最不關注)。
鳴聲
繁殖期發出響亮,沙啞喋喋不休哨音,似"kiyo、kiyo-kiyo、kiyo、kiyo"5音節。
外觀相似性
北方及喜馬拉雅中杜鵑體型較大,虹膜橙褐至褐色。腹面黑橫紋較多且間隔較窄。尾下覆羽有明顯黑橫斑。
赤色型雌鳥頭上至後頸、腰及尾上覆羽均有明顯黑橫斑。
分佈
N巴基斯坦和克什米爾E公路穿過喜馬拉雅山麓到達卡西(Kasi)和納迦山(Naga Hills),緬甸北部和印度支那北部,以及整個中國(包括台灣和海南,似乎是當地居民))到烏蘇里蘭,韓國和日本。斯里蘭卡和非洲東部的冬季。[1]
參考書目
臺灣野鳥手繪圖鑑
視頻
參考文獻
- ↑ lesser cuckoo,hb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