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小叶荩草

小叶荩草

中文学名:小叶荩草

拉丁学名:Arthraxon lancifolius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单子叶植物纲

目:禾本目

科:禾本科

属:荩草属

小叶荩草,拉丁文名: Arthraxon lancifolius (Trin.) Hochst. ,是单子叶植物纲、禾本科、荩草属一年生;秆纤细,基伏匍地面,多分枝,花序以下疏生毛。叶鞘松弛,通常短于节间,上部生微毛,边缘无毛或有时具纤毛;叶舌甚短,具长约1毫米纤毛,叶片卵状披针形,先端尖,基部心形,抱茎,两面密被绒毛或疣基毛。细弱;总状花序轴节间长约为无柄小穗之半,被丝状纤毛。无柄小穗线形,两侧压扁,基部具纤毛;先端渐尖或具小尖头;中部以下膝曲,芒柱棕色,扭转;内稃缺;颖果线形,小穗柄长为总状花序轴节间之半,具丝状纤毛。

目录

目录

形态特征

生长环境

分布范围

形态特征

一年生;秆纤细,基伏匍地面,多分枝,高10-20厘米,花序以下疏生毛。

叶鞘松弛,通常短于节间,上部生微毛,边缘无毛或有时具纤毛;叶舌甚短,具长约1毫米纤毛,叶片卵状披针形,长0.5-3厘米,宽2-9毫米,先端尖,基部心形,抱茎,两面密被绒毛或疣基毛。

总状花序长1-3厘米,2-6枚呈指状排列,细弱;总状花序轴节间长约为无柄小穗之半,被丝状纤毛。无柄小穗线形,长2.5-3毫米,两侧压扁,基部具纤毛;第一颖线状披针形,膜质,先端尾尖而具2短尖头,具不明显5-7脉,仅在脉上部微粗糙;第二颖两侧压扁,舟形,膜质,稍短于第一颖,先端渐尖或具小尖头;第一外稃长圆状披针形,长为第一颖的1/4;第二外稃稍长于第一外稃,先端具2短尖,自近基部处生一芒;芒长7-10毫米,中部以下膝曲,芒柱棕色,扭转;内稃缺;雄蕊2,花药长0.5-0.7毫米。

颖果线形,长约2.5毫米。有柄小穗较小,卵状披针形,长2-2.5毫米,背腹压扁,退化而仅存两颖;第一颖具不明显5脉,膜质;第二颖很薄;小穗柄长为总状花序轴节间之半,具丝状纤毛。染色体2n=20(Khosla & Song.,1971),2n 18(Mehra & Sharma,1972),2n=36 (Mehra & Kalra,1975)。花果期9-11月。

生长环境

多生长于山坡较阴处。[1]

分布范围

产自于四川、云南;印度、中南半岛和热带非洲也有分布。

参考资料

  1. 小叶荩草 .植物智[引用日期2019-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