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雙橋遺址
小雙橋遺址位於河南省鄭州市西北20公里處的石佛鄉小雙橋村及其西南部,是一處大型商代都邑遺址,年代相當於商代中期較早階段。遺址規模較大,占地約4平方公里,文化內涵規格較高,具有都邑遺址的性質。小雙橋遺址的發現與發掘,拉近了鄭州商城早商文化和殷墟晚商文化的距離,在一定程度上填補了商代中期考古研究的空白。
2006年5月25日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國內學術界認為小雙橋遺址是商代中期仲丁之隞都,鄭州商城是商代早期之亳都。商代中期,仲丁自鄭州市中心的鄭州商城遷都於此。小雙橋遺址與鄭州商城白家莊期商文化同期,與仲丁自亳遷隞的記載吻合;小雙橋遺址出土的山東嶽石文化器物,與仲丁伐藍夷的記載吻合。
目錄
遺址簡介
小雙橋遺址位於河南省鄭州市西北20公里處的石佛鄉小雙橋村及其西南部,文化堆積主要分布於小雙橋、岳崗、葛寨、於莊、師家河等幾個自然村之間,南北、東西各2000米,遺址面積經鑽探約達150萬平方米。地理位置為東經113°30』,北緯34°38』。 小雙橋遺址發現於1989年。1990年開始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對其進行了系統的調查和發掘,並於1995~2000年進行了數次再調查、複查及大規模的發掘。小雙橋遺址於1995年被評為「全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2]。
歷年來的發掘主要集中在遺址的中心區域,即遺址東北部一帶20萬平方米,發現有夯土牆、大型高台夯土建築基址、宮殿建築基址、小型房基、大型祭祀場、祭祀坑、奠基坑、灰溝、與冶銅有關的遺存等文化遺蹟及大批質料各異、種類繁多的文化遺物。出土遺物除陶器外,還有青銅器、玉石器、原始瓷器、骨角牙蚌器、海貝、金箔、卜骨等,還發現有大量的孔雀石、銅渣。其中尤以朱書文字引人注目,朱書文字主要發現於小型陶缸表面,也有位於大型缸口沿、腹壁者,系用硃砂書寫,其形狀、結構與甲骨文一脈相承,是迄今發現的商代最早的書寫文字。小雙橋遺址分布面積大,堆積時間較短,但文化內涵豐富而重要,具有都邑遺址的規模和性質;遺址地處黃河南岸古敖地範圍內,其文化年代屬白家莊期,接鄭州商城而繁榮,同時歷時較短,合於仲丁遷隞的歷史記載;遺址中大量岳石文化因素長方形穿孔石器的出現,或可以和仲丁征藍夷的歷史相對應。所以小雙橋遺址是當前所發現的處於鄭州商城和安陽洹北商城之間的惟一一個白家莊期的、具有都邑規模和性質的遺址,它的發現預示着商都地望等夏商文化探索中的許多重大學術課題的研究將有新突破。是夏商周考古學上的一個重大發現。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商朝到了第12任國王仲丁的時候,開始將國都從亳遷往隞,歷史上稱這件事為「仲丁遷隞」。但隞具體在什麼地方,後人一直弄不清楚。
視頻
小雙橋遺址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國務院關於公布第六批全國重點保護文物單位名單通知 ,文博在線
- ↑ 1995年全國十大考古發現 ,豆瓣,2016-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