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小卫星

中文名: 小卫星

外文名: moonlet

小型卫星: 小于1000kg(1吨)

根据卫星的质量,通常将小于1000公斤的卫星称为广义的小卫星,其中,将500-1000公斤的卫星称为小卫星,100-500公斤的卫星 称为微小卫星,10-100公斤的称为显微卫星,小于10公斤的称为纳米卫星。[1]


目录

应用

20世纪50年代以来,空间技术不断发展,人造地球卫星根据应用领域,发展形成了通信、气象导航、资源环境、军事侦察、科学研究等系列,并向高性能、高集成方向发展。随着卫星功能的综合集成,卫星质量也不断增加,而火箭运载能力的不断提高,为大卫星的发展提供了技术基础。


随着卫星技术与应用的不断发展,人们在要求降低卫星成本、减小风险的同时,迫切需要加快卫星开发研制周期。特别是单一任务的专用卫星,以及卫星组网,更需要投资小、见效快的卫星技术。小卫星技术因此应运而生。


分类

卫星重量在500千克以下,造价从几十万至上千万美元的卫星为小卫星。它又分了四个等级:500千克~100千克的为小型卫星;100千克~10千克的为微型卫星;10千克~1千克的为纳米卫星;而小于1千克的为芯片卫星。


特点介绍

与大卫星相比,小卫星具有先进、快速、低廉、可靠的特点。


小卫星不只是简单的质量小,而是高度集成化技术、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特别是计算机的迅速发展,实现星上控制与处理计算机小型化。小卫星可以快速实现从设计、制造、发射、在轨运行全过程,一般不到十二个月。一颗小卫星包括发射的价格约三千万圆人民币,不仅价格低廉,而且风险小。一般小卫星寿命大于十年。


小卫星平台通常包括能源、通讯、星上数据处理、卫星姿态控制等系统,其载荷包括通信、对地观测、空间科学等,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发射平台灵活,不一定要固定的发射塔,还可以在飞机上发射等。


用途

现代小卫星的用途十分广泛。在民用方面,它可以应用在通信、对地观测空间遥感气象观测海洋探测科学研究等各个领域。其中利用小卫星进行移动通信已成为当今发展的热点,“铱星”和“全球星”就是典型例子。在军事上小卫星也有重要的作用,因为它能快速研制、快速发射,及时投入使用,因而能满足战时的特殊要求。


实例

北京时间2004年4月18日11时59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地将哈尔滨工业大学牵头自主研制的“实验卫星 一号”送上太空,同时还搭载发射了航天清华卫星技术有限公司研制的“纳星一号”实验卫星,这标志着我国小卫星研制技术取得了重要突破。“实验卫星”是我国第一颗由高校牵头自主研制的具有明确应用任务的微小卫星。


“试验卫星一号”是我国第一颗传输型立体测绘小卫星,重204公斤,由哈工大联合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和西安 测绘研究所共同研制,主要用于国土资源摄影测量、地理环境监测和测图科学试验。这颗卫星采用了多项微小卫星的前沿技术,探索了我国微小卫星技术发展的新途径。


2004年4月18日23时59分,由哈工大抓总,联合航天科技集团所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西安测绘研究所共同研 制的“试验卫星一号”在西昌发射基地由“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升空,卫星运行正常并已开始了在太空的试验任务。


火箭按预定计划准时点火升空飞行10多分钟后,释放“试验卫星一号”;30秒钟后,释放“纳星一号”。从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传来的测控数据表明,“试验卫星一号”和“纳星一号”两颗科学实验小卫星已准确进入了各自的预定轨道,这次一箭双星发射获得圆满成功。哈工大航天学院院长韩杰才是四川巴中人,发射成功后,他紧紧握住本报记者的手说:“我的心情无比激动!希望有更多的四川老乡加入我们航天人队伍!”


“纳星一号”是一颗用于高新技术探索试验的纳型卫星,重量小于25公斤,由清华大学和航天清华卫星技术有限公司研制并使用。


2008年9月,中国的神七在太空第一次通过伴星(小卫星)拍摄了宇宙飞船的外景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