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壽山石光素「同道堂」、「御賞」印

壽山石光素「同道堂」、「御賞」印
來自故宮博物院的圖片

壽山石光素「同道堂」、「御賞」印故宮博物院的一件藏品

目錄

藏品簡介

名稱:壽山石光素「同道堂」、「御賞」印

年份:清

類型:璽印

規格:面寬1厘米,長2厘米,通高5厘米。

所屬博物館:故宮博物院

藏品鑑賞

壽山石光素「同道堂」、「御賞」印,清咸豐,二方一組,共裝於一黑漆盒內。其中「同道堂」印,壽山石質,光素,篆書。面2厘米見方,通高8厘米。「御賞」印,田黃石質,光素,篆書。面寬1厘米,長2厘米,通高5厘米。   兩璽原是咸豐帝奕詝所用的閒章。咸豐十一年(1861)七月,咸豐帝病逝於熱河避暑山莊,臨終前遺詔立六歲的載淳為皇太子,任命載垣、端華、肅順等8人為贊襄政務大臣,輔佐嗣皇帝處理政務。同時將「同道堂」、「御賞」兩方小璽分別賜給載淳和皇后紐祜祿氏,並規定凡以後下發諭旨必須鈐用此二璽為憑。據《熱河密札》記載:「兩璽均大行所賜,母后用『御賞』璽,上用『同道堂』璽,凡應朱筆處用此代之,述旨亦均用之,以杜弊端。」由於載淳年幼,「同道堂」璽便被其生母慈禧太后控制,代子鈐印,從而取得了干預朝政的權力。   二璽作為諭旨下發的憑證,其使用從咸豐十一年七月十七日始,約至同治十二年(1873年)同治帝親政結束,是晚清政治的見證物,具有十分重要的歷史價值。

藏館介紹

故宮博物院,簡稱故宮北京故宮,是位於中國北京紫禁城內的博物館。其前身是明清兩代皇宮紫禁城[1]。 民國元年(1912年)清帝溥儀退位後仍居於宮內。至民國十三年(1924年)十一月五日,黃郛攝政內閣公布修正清室優待條件第五條,廢除皇帝尊號,請廢帝溥儀出宮。政府代表李煜瀛、京 師警衛司令鹿鍾麟、警察總監張璧,於六日接管皇宮,封存文物。後經攝政內閣核准,經一年之整理,故宮博物院於民國十四年國慶節(1925年10月10日)正式成立開幕。[2]它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佔地面積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始建於明成祖朱棣永樂四年(1406年),永樂十八年(1420年)落成;藏品也主要是以明、清兩代皇宮及其收藏為基礎。2012年單日最高客流量突破18萬人次,全年客流量突破1500萬人次,可以說是世界上接待遊客最繁忙的博物館。[3]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