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寂静的修道院

寂静的修道院》是列维坦创作的一副风景画。画家以现实主义的艺术观去描绘对象,使之具有抒情性,并寄予民族感情。这幅作品描绘了阳光照耀着河对岸的修道院,用笔细腻、色彩丰富,虽然寂静,却并不凄凉。一座小桥横跨河岸,直通往丛林中的修道院,晚霞染红河水、丛林与修道院,让人感受到一种深情与思想在风景画中弥漫。

修道院其实是基督教早期禁欲主义的产物,那时有些信徒通常会在苦修士或其他圣人居住的房子边结庐,时刻学习模仿他们的言行举止。但这种偏极端的方式并不是所有普通人,乃至信徒所理解,为了免去麻烦,这些苦修士逐渐远离社区居住。

这些远离社区的苦修士在一起居住、读书、祷告,时间长了,这些离群的修士就有了自己的社区,这就是修道院的雏形[1]。很多修道院被扩展成建筑群,里面有图书馆、神学院、食堂、宿舍、医务室,甚至还有对外开放的教堂、谷仓、铁匠铺等辅助设施。但无论怎么变换,只要被叫做修道院,里面必然有一个(或几个)单独的静修区域,通常不会对外开放,但修道院的修士后来多数可以选择出去担任教堂神父[2]或者讲学。

目录

作品简介

画作名称:《寂静的修道院》

作者:列维坦Levitan,IsaakIliich(1860~1900)(俄国)

创作年代:

风格:现实主义

题材:风景

质地:布面油画

收藏地:莫斯科特列恰科夫美术博物馆

作者简介

列维坦(1861—1900年)俄国19世纪下半期最杰出的风景画家。他1860年8月18日生于立陶宛基巴尔塔的一个犹太人家庭,父亲是铁路上的低级职员。列维坦幼年时父母就双亡,生活无着落。12岁时进入莫斯科绘画雕刻学校半工半读,师从萨符拉索夫和波连诺夫。1884年终以优异成绩毕业,作品在巡回展览画派展览会上展出,巴维尔·米哈依洛维奇·特列恰科夫以重金购买了他的毕业创作。从此他以独具风格的风景画家登上俄国画坛。1891年30岁时正式加入巡回展览画派。37岁开始回母校执教,是位优秀的教授画家。

列维坦的风景画一般以农村的平凡景色为题材,赋予大自然以特殊的涵意。24岁的年轻画家与大作家契诃夫成了莫逆之交,在契诃夫的启发下,列维坦更加接近具有民主思想的人物,使自己的风景艺术更具时代意义。

19世纪90年代,俄国民主运动高涨,积极地影响着画家的思想。他和契诃夫一样,在作品中表现出激动和喜悦的情绪和对生活的信心。列维坦创造的作品总是有纪念碑式的构图和朴实简练的艺术语言。他对自然景物进行高度的概括,创造出俄罗斯大自然具有深刻思想的综合形象。契诃夫说“他是一个伟大的独树一帜的天才,他的作品是那么清醒有力,本该引起一场变革,可惜他死得太早了”。他一生历经坎坷,但在他的画中却充满希望、欢乐,闪烁着“能使疲倦的心灵愉快起来的阳光”。

列维坦1888年以前作品《伏尔加河组画》、《雨后》、《白桦丛》等,显示了他用抒情笔调再现大自然的才华。进入90年代,开始探索在风景画中表现时代的气息,代表作《弗拉基米尔卡》、《墓地上空》、《傍晚钟声》等,均呈现一种悲怆和凄凉的气氛,表达了当时压抑的社会情绪。随着革命运动兴起,他又创作了《伏尔加河上的清风》、《三月》及《金色的秋天》等,流露出他喜悦和激动的心情。逝世前创作的《湖》运用明朗、轻快的色彩,对大自然的形象进行了高度概括,是他在艺术上不断探索的总结。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