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白雪驛
“ |
春酒味濃殊不解,繞廊倚柱獨徘徊。 蒼山碧樹共沈寂,明月斷雲相往來。 細雨忽飄溪外去,好風卻傍竹間回。 朝來已有西歸燕,為問庭花幾日開。 |
” |
— [北宋]鄭獬 |
目錄
生平經歷
鄭獬(1022年~1072年)字毅夫,號雲谷,江西寧都梅江鎮西門人 ,因他的祖父前往湖北安陸經商,便寄居於此。商籍人安陸,詳載寧都州志,少負售才詞章豪偉,宋皇佑壬辰科舉人,癸巳狀元及第,初試國子監謝啟曰,李廣才氣自謂無雙。
鄭獬年少跟隨母親在會同桃枝生活,以才學聞名,詩詞文章風格豪放、工整,同輩中沒人能同他相比。皇佑五年(1053年)考中進士第一名,後任陳州通判[1],入京任直集賢院度支判官,修起居注、知制誥。
治平年間(1064年~1067年),發生重大水災,皇上徵求臣民的意見,鄭獬上書說:"陛下憂國憂民,研究災源,想法消滅它,不知您徵求忠言,是想採用呢,還是走形式呢?前代君主因為天災而尋求不同意見的多得很,但實際看來,能夠採納合理建議而真正付諸實施的卻很少很少。現在下令號召天下的忠義之士,讓他們儘量說出他們的全部想法,以推薦給朝廷,皇上日理萬機,客觀上必然不可能有時間聽完這些意見,只不過像平時一樣下達給中書省[2]、樞密院,例行公事,最後什麼也沒做就算了。如果這樣,則與前朝空說求賢的相同了。
我認為應該選拔官吏,設置專門機構,掌管天下人送來的奏章,同中書、樞密院兩府近臣認真仔細研究,可行則行,不可行則不行,有疑問則廣泛諮詢,共同解決。群臣有所得而各件事都得以辦好,這才是順應天道。天下人想發表意見是很困難的,而皇上聽他們的話卻漫不經心。希望陛下採納群臣的意見,寬容地聽取,以後史書上就記錄,某年發大水,皇上下令徵求合理化建議,採用了某人的建議而辦成了某事,以便超越前代之空談者,不要讓好建議成為掛在牆上的空文。"被調回京城,任三班院通判。
鄭獬善詩文,為官正直,詞作亦清新質樸,簡練明快,《宋史》稱其"詞章豪偉峭整,流輩莫敢望"。所著《鄖溪集》三十卷,《觥記注》、《幻雲居詩稿》各一卷並行於世。
視頻
參考文獻
- ↑ 宋朝的「通判」是個什麼官?,新浪網,2021-09-30
- ↑ 行中書省和中書省的區別,初三網,2020-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