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共用(张光恒)
作品欣赏
家庭共用
那时候大都是几个家庭共用一个厅屋,厅屋的门槛自然也就为几户人家共有。吃早餐的时候,往往是门槛最热闹的时候。负责煮饭的孩子刚从红红的稻草灰里把煨熟的辣椒出来,坐在门槛上的孩子便会麻利地用椒钵装了,然后叉开双腿横骑在门槛上,用大腿夹紧钵子,歪着脑袋使劲地捣起来。几家的椒钵在同时鼓捣,刚刚放出的鸡立马又会围拢过来,伸着脖子总想捡点便宜。不一会,外出做事的大人们回来了。他们只在门口的池塘里简单地洗一下手脚上的泥巴,便进屋舀出一碗粥来,就着椒钵,或蹲或坐在门当上,“咂吧咂巴”地吃起早餐来。大人们出工去了,我们还是会赖在门槛上不走,有时也会把从菜园里摘来的菜坐在那里拣了,有时会把大人们煮好的田螺坐在那里挑了。总之,坐在门槛上边做事边吹风边讲故事边听知了鸣叫,实在是一件很美妙的事情。间或也会有独自拥有门槛的机会,那时你可以什么也不做,只需将脸和肚皮贴在地铺上趴着,或将头慵懒地靠在门柱上,将双脚齐齐地伸放在门槛上养神,这世界便全部属于你了。
太阳还没有下山,我们便在门口的池塘里闹腾开了,不把那一塘水搅得像米汤,不把那些鱼闹得到处乱窜是不会上岸的。上了岸的我们,会带着弟弟妹妹,坐在门槛上吃从菜园里摘来的各种瓜果,等着大人收工,等着鸡鸭进笼。
原来我一直以为,修房子时之所以要修门槛,其目的无非是给小孩们纳凉享受的,长大后才发现,门槛的作用不仅仅是用来作“铺”,更是用来聚财的。据说有了门槛,家里的钱财就不会轻易外流,外面的脏物也不会轻易入侵。那时候在农村,男婚女嫁时是要有个亲爷亲娘接亲的。当新郎将新娘领到大门口时,如果站在门内的接亲爷、接亲娘没有伸出手来把他们拉进去,那么新人是不能擅自跨过门槛的,而且新人在跨门槛时,万万不可以将脚踏在上面,如果不小心踏了,会被认为是一种挑衅:一来就想踩踏在夫家人的肩膀上作威作福,此后必然不会有好果子吃。门槛有时其实就是一种主权宣誓,门槛之外,你可以乱来,而要想跨过门槛,则必须要经得主家的许可,即便是要饭的,你如果胆敢擅自跨过去,主家可以将你当做贼人乱棍打出。有时我想,怪不得那时的乡村民风淳朴,原来是有一道门槛修在了人们的心中,知道哪是底线,哪是雷区。自从没了门槛,不少人在很多时候,很多场合便少了很多规矩,他们可以凭空臆想出自己想要的身份,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为所欲为。心中没有门槛的人,思想中也没了禁区。
怀念门槛,它不仅是我凉凉爽爽童年的纯真回忆,更多的恐怕还是一扇道德的屏风和心神安宁的保护线。
作者简介
张光恒,必读社签约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