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寶雞古稱「陳倉」、「雍城」,典故「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發源地,譽稱「炎帝故里、青銅器之鄉」。位於陝西省八百里平川的西端,也位於黃河支流渭河平原的西端,是我國西部一個重要的政治、經濟、文化、交通的中心,是西北地區一座新興的中等工業城市,為陝西省第二大城市。[1]

寶雞
寶雞設計圖

寶雞歷史悠久,是寶學(寶雞之學)所在地,有2770餘年建城史,出土了晚清四大國寶(毛公鼎大盂鼎散氏盤虢季子白盤)及陳倉石鼓、何尊、逨盤、銅浮屠等文物,存有西府社火、鳳翔木版年畫、泥塑等中華工藝 。

目錄

寶雞的來由

寶雞現在是陝西省第二大工業城市,是我國鐵路電氣化的重點。寶雞原名陳倉,因陳倉山而得名。秦置陳倉縣,唐改名寶雞,沿用至今。陳倉更名寶雞是唐肅宗時的事。天寶年間,安史之亂,玄宗奔蜀,肅宗於戰亂中在甘肅靈武即位,改元至德。肅宗平叛,進駐鳳翔,稱鳳翔為西京。《舊唐書?本紀》載:肅宗至德二年「二月戊子(初十)幸鳳翔郡」。《舊唐書?地理書》鳳翔府下載:「至德二年,肅宗自順化郡幸扶風郡,置天興縣,改雍縣為鳳翔縣並治郭下。初以陳倉為鳳翔縣,乃改為寶雞縣。」又在寶雞縣下載:「隋陳倉縣。至德二年二月十五日改為鳳翔縣,其月十八日改為寶雞縣。」唐肅宗初十到鳳翔,即置天興縣,改雍縣為鳳翔縣。十八日又改陳倉縣為寶雞縣。揣其用意,當是取「天興唐室」、「鳳翔原野」、「寶雞殷鳴」(歷史上曾有「寶雞殷鳴」的故事,並被當作秦國歷史載入史冊)的吉祥之意[2]

歷史文化

寶雞古稱陳倉。遠古時期,姜、姬二氏族先後生息、繁衍、壯大、昌盛於此。相傳炎帝神農氏就出生在寶雞的姜水河畔,他教農耕、創醫藥,在我國歷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頁。三千年前周部族以寶雞為基地,發展壯大,建立了強大的周王朝。後秦人又以鳳翔雍城為基地,秣馬勵兵,一舉統一了中國,建立了大一統的秦王朝。距今已有7000多年歷史的北首嶺新石器文化遺址,舉世聞名的周原遺址,雍城先秦遺址,法門寺地宮文物和佛指舍利以及是中國離宮之冠的唐九成宮遺址等都在中國的文化史,考古史、建築史以及宗教發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也是世界文明史上罕見的瑰寶。

寶雞,是華夏始祖炎帝的誕生地,也是周秦王朝的發祥地。唐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因市區東南雞峰山有「石雞啼鳴」之祥兆而改稱寶雞。這裡是佛、儒、道三家文化的匯集地,以出土佛骨舍利而聞名於世的法門寺在盛唐時期已成為皇家寺院和世界佛教文化的中心。

非物質文化遺產—西秦剪紙 寶雞有"民間工藝美術之鄉"的美稱,民間藝術多姿多彩,獨具一格。皮影、木偶、剪紙、刺繡、社火、臉譜、泥塑、草編等都散發着周秦文化的遺風古韻。

國寶重器何尊

「中國」之名最早見於寶雞,國寶重器何尊1963年出土於寶雞,其造型雄奇,銅尊內膽底部發現有一篇一百二十二字的銘文,而其中「宅茲中國」(指天下之中)是「中國」最早的文字記載。

炎帝 寶雞為炎帝故里,5000多年前炎帝生於姜水之岸常羊山蒙峪溝

青銅文明 寶雞為青銅器之鄉,自西漢宣帝神爵四年(公元前54年)以來, 寶雞地區就有青銅器出土,且歷代不絕。其數量之巨、精品之多、銘文內容之重要,均居全國之首,馳名中外。曾被譽為晚清四大國寶的毛公鼎、大盂鼎、虢季子白盤、散氏盤,就出自寶雞這片神奇而古老的土地。如今,全市50000 多件組館藏文物中,周秦青銅器約占一半。其中有全國著名的何尊、折觥、牆盤、衛鼎、秦公鍾等國寶級青銅器,充分體現了中國青銅時代的燦爛文化。[3]

風景名勝

法門寺 法門寺位於陝西省扶風縣城北十公里的法門鎮。始建於東漢末年,發跡於北魏,起興於隋,鼎盛於唐,被譽為「皇家寺廟」,因安置釋迦牟尼佛指骨舍利而成為舉國仰望的佛教聖地。

太白山 太白山橫臥在寶雞眉縣、太白、西安周至3縣境內。因山頂終年積雪,銀光四射,故稱太白。它是橫貫陝西省的秦嶺山脈的主峰,海拔3767米,也是秦嶺的最高峰。

太白早為名山,詩人李白杜甫柳宗元韓愈蘇軾等人曾游過這裡,寫下了著名詩篇。其中李白的《登太白山》寫道:「西上太白峰,夕陽窮登攀。太白與我語,為我開天關。願乘冷風去,直出浮雲間。舉目可近月,前行若如山。一別武功去,何時復見還。」[4]

飲食概況

寶雞又稱西府,西府小吃經歷了千餘年的發展。博採各地之精華,兼收民族飲食之風味,挖掘、繼承歷代宮廷小吃之技藝,因而以其品種繁多、風味各異而著稱。是中國烹飪文化寶庫中一顆光彩奪目的明珠。西府小吃主要有岐山臊子麵、寶雞擀麵皮、豆花泡饃、烙麵皮、麻醬涼皮、西府扯麵(中華名吃)、文王鍋盔、金錢肉、臘驢肉、驢肉泡饃、臘汁肉夾饃 、水煎包等。

相關視頻

《寶雞宣傳片》

參考資料

  1. 寶雞 欣欣旅遊,
  2. 寶雞名稱的由來 新東方,
  3. 寶雞何以成為「青銅器之鄉」  人民網,2017-09-13
  4. 寶雞太白山簡介 欣欣旅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