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宜城市一般指宜城(湖北省襄陽市下轄的縣級市)

宜城,簡稱宜,襄陽下轄縣級市。位於湖北省西北部、漢江中游,東接隨州棗陽,南接鍾祥荊門,西鄰南漳,北抵襄陽。總面積2115平方公里,2019年總人口61萬。轄八個鎮、兩個街道辦事處、一個工業園區和一個省級經濟開發區。

宜城是全國糧食生產縣(市)、基礎教育先進市、文化先進市、科普示範市、民政工作先進市,湖北省衛生城市、文明城市、雙擁模範城和平安縣(市)。2006年、2007、2008年連續三年榮獲「中國最具投資潛力中小城市百強縣市」稱號。2006、2007、2008年連續三年舉辦國際鐵人三項賽。

2018年宜城市完成地區生產總值(GDP)360.11億元,可比增長7.7%。其中:第一產業完成增加值50.85億元,可比增長2.9%;第二產業完成增加值214.01億元,可比增長7.8%;第三產業完成增加值95.24億元,可比增長10.3%。

2019年12月,成為全國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單位。

目錄

歷史沿革

宜城歷史悠久。夏為巳國。

周為羅、鄀鄢地。

春秋時並於楚,為巳阝、鄀、鄢3邑。

秦時為鄢、巳阝、鄀3縣,隸屬南郡。

公元前192年(漢惠帝三年),改鄢縣為宜城縣。

748年(唐天寶七年)又改名宜城縣,宋、元、清名因之。

1945年,為紀念抗日將領張自忠殉國,更名自忠縣,隸屬湖北省第五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1947年12月以後,漢水以東地區隸屬中共襄棗宜縣。

2004年,全市轄鄢城、南營2個街道和流水、板橋店、小河、劉猴、鄭集、孔灣、王集7個鎮。共有35個社區、179個行政村。

2008年,恢復設立雷河鎮;將原鄢城街道的廖河、和平、民主、七里、官堰、新河、辛常、新集、前鋒、泉水、胡耳、季蓮等12個行政村和雷河、和平街、東方、鄂西等4個社區劃歸雷河鎮管轄,鎮政府駐廖河。調整後,全市轄2個街道、8個鎮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宜城市常住總人口其中:512530人,鄢城街道133877人,南營街道42060人,鄭集鎮69169人,小河鎮50922人,劉猴鎮31807人,孔灣鎮19514人,流水鎮49832人,板橋鎮40391人,王集鎮34258人,雷河鎮36498人,大雁工業園區4202人。

地理環境

宜城市位於湖北省西北部,漢江中游。東界隨州、棗陽,南接鍾祥、荊門,西鄰南漳,北抵襄陽。地處東經111°57′-112°45′,北緯31°26′-31°54′。東西長76公里,南北寬53公里,總面積2115平方公里。

東西兩面環山高起,中部河谷平原,北高南低,向南敞開。東部屬大洪山余脈,北端山脈呈東西走向。南端多南北走向,微向西南傾斜,與襄陽、棗陽、隨州交界處到漢江沖積平原為低山丘陵區。西部屬荊山余脈,多呈南北走向,為丘陵區。

宜城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四季分明。春秋季短,冬夏季長。冬半年盛行偏北風,夏半年盛行偏南風。冬冷夏熱,陸性率64%,有典型的大陸氣候特徵。

境內各地年降水量在800至1000毫米之間,年平均降水天數為116.4天。降水分布趨勢是東西山區多於中部丘陵平原區,北部少,南部多。歷年自然降水狀況大致是豐雨年、缺雨年和正常年各占三分之一。

日照時數多年平均為1900小時,日照百分率為44%,為全省日照時數高值區。一年中日照最多的月份是8月,占56%,最少的是2、3月,占36%。

年平均氣溫15至16 ℃,境內各地年平均氣溫相差不過0.5℃。氣溫一般1月為最冷,平均2.6℃,7月最熱,平均28℃。

自然資源

宜城地處北亞熱帶季風氣候,有利於生物生長繁殖,生物種類較多,資源豐富。農、林、牧、副、魚等生物資源種類共有1190種,其中:植物910種,動物類280餘種。農作物品種313個,糧食品種257個,其中水稻141個,小麥62個,大麥9個,豌豆8個,黃豆12個,其它秋雜糧25個。棉花品種13個,油料品種28個,綠肥6個(以紫雲英、苕子為主)。

野生植物主要有化香水竹斑竹桂竹山楂檀木棠梨鹽膚木六月雪葛藤紫藤野葡萄金銀花、杜鵑、牡丹、桔梗、百合、靈芝、麥冬、蘭花等。野生動物有70餘種、主要有:鳥類32種,爬行類5種,兩棲類5種,獸類11種,屬國家二類保護的陸生動物5種,分別是:豺、紅腹錦雞、蒼鷹、黃喉貂、斑羚。屬省級保護的陸生野生動物25種,分別是:狼、黃腹鼬、狗獾、豬獾、花面狸、小麂、華南兔、赤腹松鼠、普通鸕鶿、大白鷺、華東環頸雉、董雞、珠頸斑鳩、棕腹啄木鳥、八哥、灰喜鵲、喜鵲、大嘴烏鴉、戴勝、大山雀、王錦蛇、烏梢蛇、中華大蟾蜍、黑斑蛙、湖北金線蛙等。 截止到2013年境內已發現的礦產資源有鉛礦、鋁土礦、磷礦、礦泉水、耐火粘土、高嶺土、鐵礬土、膨潤土、磚瓦粘土、石灰石、白雲石、硅石、方解石、大理石、雲母、氧化鐵紅、煤、鎵、鐵、石英砂等20餘種,已被開發利用的有12種。

人口民族

宜城市漢族人口占總人口的99.7%。 少數民族有回、滿、壯、苗、黎、瑤、藏、蒙古、土家、錫伯、維吾爾等,人口為0.12萬人,約占人口0.23%。分布在宜城市各鎮(辦事處),主要集中在流水鎮和板橋店鎮。少數民族以回族為主,回族人口占少數民族總人口的80%以上。

風俗習慣

待客

宜城人歷來好客,客至拱手相迎,道「稀客」,待熾茶,陪坐敘談。客走送於門外,拱手相別,囑「慢走」、「再來」。留客吃飯,必有酒,俗有「怪酒不怪菜」之說,叫做「有酒無菜,客人不怪;有菜無酒,站起來就走」,意在強調酒的重要,並非不備菜飯,宴飲必先酒後飯,不可先飯後酒,否則便為「犯上」(「飯上」諧音)。飯酒必強勸,以客人吃醉為好。主人若不善飲,則請有酒量者陪客勸酒。飯也強添,唯恐客人不飽。往往客人碗中未盡,主人又端一碗,趁其不防從背後叩在客人碗裡,直至吃不完有剩餘,主人方才稱心,這叫「叩飯」(襄陽土音念Kang飯)。現拱手迎送之禮已廢,以握手代之。叩飯之俗已不多見,唯勸酒之禮盛過舊時。

親友交往

宜城自古民風淳樸,輕利重義,朋友交往患難與共,禍福相依,同時有敬師長、敬長者之風。親友之間禮尚往來,名目繁多。時令節日、婚喪喜慶、添丁進口、壽誕遷居,都贈送禮品、祝賀宴飲,叫「送人情」,有「人情大似債」俗諺。有的鄰居相處融洽,交往密切,勝過親戚,叫做「遠親不如近鄰,近鄰不如對門」。建國後,江湖義氣有所消煞,「送人情」習俗也漸漸淡化。70年代後期以來,「送人情」之風再度盛行,成為人人厭惡而又擺脫不開的陋習。

旅遊景點

張自忠將軍紀念館

張自忠將軍紀念園景區屬於國家AAA級旅遊景區,是以著名抗日將領、民族英雄張自忠將軍殉國地和紀念館為主體修建的,是集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生態休閒和鄉村旅遊為一體的旅遊景區。由張自忠將軍殉國處紀念園、張自忠將軍紀念館和鄂豫邊區革命紀念館等三部分組成。張上將自忠殉國處紀念碑、同難官兵公墓,位於宜城市新街鄉羅屋村長山。1940年5月,國民黨第33集團軍總司令張自忠親率74師在宜城南瓜店與1萬多日軍激戰9晝夜,16日於此處殉國。1941年5月16日,國民黨59軍將士在此立碑紀念。碑用95塊青石砌築,四方柱體攢尖頂,通高4·4米,碑陽陰刻碑文:「第一周年紀念張上將自忠殉國處中華民國三十年五月十六日敬立」。1941年5月16日,國民黨59軍將士在立「張上將自忠殉國處紀念碑」的同時,在杏仁山北麓修建同難官兵公墓。墓底徑5米,高1·5米,墓前立石碑,碑通高1·7米,碑陽陰刻「張上將同難官兵公墓中華民國三十年五。[1]

宜城萬洋洲國家濕地公園

宜城萬洋洲國家濕地公園為國家級濕地公園。

宜城萬洋洲國家濕地公園以其核心區、漢江東側小地名萬洋洲命名。濕地類型為永久性河流濕地以及洪泛平原濕地,濕地率為69.53%。濕地公園維管束植物總計74科185屬229種,脊椎動物共計27目52科119種。

總面積2466.03公頃(3.7萬畝),以漢江大橋為中心,向南北兩方延伸,大橋上下各8公里,總長約16公里。該項目擬建生態保育、科普宣教、漢江文化展示、農耕體驗、濕地生態環境游賞、管理服務六大功能區,形成一條具有宜城獨特的藝術風景線。[2]

城市榮譽

宜城市全國糧食生產縣(市)、基礎教育先進市、文化先進市、科普示範市、民政工作先進市,湖北省衛生城市、文明城市、雙擁模範城和平安縣(市)。2006年、2007、2008年連續三年榮獲「中國最具投資潛力中小城市百強縣市」稱號。2006、2007、2008年連續三年舉辦國際鐵人三項賽。

2017年10月,被住建部命名為國家園林城市。

2018年10月,入選2018年度全國投資潛力百強縣市。

2019年03月,入選第一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湘鄂西片區分縣名單。

2019年10月,入選2019年度全國投資潛力百強縣市。

2019年12月,成為全國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單位。

視頻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