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向
定向是中國生態學的一個名詞術語。
在漢字的歷史上,人們通常把秦代之前留傳下來的篆體文字和象形文字稱為「古文字[1]」,而將隸書和之後出現的字體稱為「今文字」。因此,「隸變[2]」就成為漢字由古體(古文字)演變為今體(今文字)的分界線。
目錄
名詞解釋
定向是動物主動調整其身體或身體某部分的空間位置的行為。
動物主動調整其身體或身體某部分的空間位置的行為。如青蛙伸舌粘取飛蟲的取食行為,以及候鳥往返數千里飛翔于越冬及繁殖地的遷徙,就其需要精確地確定方向而言,都屬於典型的定向行為。定向行為的對象可為外物,如鳥獸類使所築巢穴有一定朝向(如避風朝陽)。空間位置可以指靜止的位置,如動物休息時哪一部分貼附於基底都有定規。又如在陽光下,蜥蜴常根據外界溫度而採取一定的體位方向使所吸收的日光足以保持體溫大致穩定。再如猛獸隱藏樹叢中準備伏擊過路動物,必須維持朝向一定方向的警覺待動的姿態。但動物還要不斷地活動,要覓食、求偶、避敵等等,這都存在定向問題。動物的捕食動作不僅要敏捷有力,而且一定要對準目標。飛鳥四出尋食路途迂迴,甚至會遇到風雨,但卻能順利返巢。這一切的關鍵在於動物能辨別方向。在定向行為的全過程中隨時都要辨別方向,校正可能發生的偏差。
動物的靜止姿態和活動路線大都有明確取向。動物的四出覓食似無目的,但實際上有內在規律,或循氣味、聲光等線索,或採取某種程序按區搜索。例如螞蟻在植葉上常是沿某一邊線(或左或右)循序查遍各區。再如海邊的招潮蟹的巡視路線很象一朵花,自同一點出發沿輻射方向外出,畫一個小弧回來,再沿另一輻射向外出,如此循序繞遍幾個方向。 方向是就一定的參考系統而言。可能是針對一個點,例如捕食的目標、求偶的對象、返歸的巢穴等;也有的是就某個方面而言,例如沿重力線有上下之分,上下本來只是相對而言,但若劃定一個界面(如地面或水面),便有了絕對的分界。不過在一般描述中總採用一定的坐標系統。在左右對稱的動物中,可以利用3組剖面將身體分為頭尾、腹背和左右幾個方面。在橫剖面上,以頭尾軸作中心還可分內外方向。至於動物在環境中的位置,則一般總是採取地理坐標,即東西南北方位。 體位的定向 動物不活動時的體位大多是相對於重力線、基底或外界光線而保持一定方向。在傾斜的地面上,體重較大的動物總力圖保持其垂直軸與重力線一致。但重力對微小動物的影響就不如基底的影響大。例如家蠅在頂板上和地面上的行動同樣自如。許多水生動物因水浮力的關係,受重力的影響較小,而頂側來的天光成為其重要的定向參考因素,這些動物總是保持背向天光的體位。再因為它們背側皮色較深而腹側較淺,所以與頂側天光配合,還有利於隱形避敵。 大多數動物行動時,身體頭尾軸與路線方向一致;但螃蟹行動時,不管路線如何迂迴,其身體卻保持與環境成一固定角度,因此身體方向與路線方向並不一致。
參考文獻
- ↑ 什麼是古文字,古文字是如何識別出來的,搜狐,2021-03-26
- ↑ 隸變,變什麼了?,搜狐,2021-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