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宋朝减租运动介绍

宋朝减租运动

来自网络的图片

宋朝减租运动介绍说起减免房租,很多人的第一反应肯定是今年疫情之下的减免房租之举,事实上减租这种行为,在古代的宋朝时期经常出现,就在宋朝时期,发生了一起金国攻击南宋房价高致民心动摇,吓得宋高宗立即下诏减租的事件,那具体情况是什么呢?接下来就由小编为大家讲讲。[1]

靖康元年冬天,金国军队第二次渡过黄河,直奔开封。宋钦宗一边手忙脚乱的召集军队抗金,一边下了一道圣旨,这道圣旨是:"得金人过河之报,虑细民不易,放免本月公私房钱。""放免",就是免除的意思。这道圣旨的意思就是,因为金人又冲过了黄河攻打中原,老百姓们肯定又要遭殃了。所以为了老百姓们考虑,不管是什么样的房子,公家的还是民家的,通通免除这个月的房租。

这可真是太有意思了!大敌当前,皇帝竟然在第一时间通知全国减免房租!不过减免房租在宋朝可是常规操作,比如连续下了很多天的雨;或者是下了一场非常大的雪;再比如闹了瘟疫等等都会下令减免房租。为什么宋朝的皇帝这么喜欢减免房租呢?

第一,宋朝人在大城市拥有自己的房子的人极少

可能在很多人的认知里,古代人数稀少,但是国土面积却非常大,想要拥有属于自己的房屋是非常容易的事情。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我们并不能把现代的状况,带入到古代当中去。现代社会交通发达,就算是居住在深山老林当中,也可以通电通网通自来水,交通就算不是非常方便,但也绝对不会几乎与世隔绝。可是在古代,不管是在任何一个朝代,发达程度、安全程度、交通便捷程度能够和今天的几线小城市相比的地方,可以说是少之又少。

宋朝时期,经济繁荣程度高,整个朝代都达到了高度的城市化,尤其是开封。开封就相当于现代的北京,想要买上一套房子可是难上加难,越是靠近市中心的位置就越难买。而宋朝时期,大部分的官员在开封城里都买不起一套房子,更不用说那些普通老百姓了。

举个例子,假如说当时的开封有10万人口,那么拥有自己的房子的人不到1万人,而拥有房子并且把房子出租的不到1000人。也就是说,在开封城里拥有自己的房子人口只占了总人口的1/10;而出租房屋的人只占了这些拥有房子的人数的1/10。这个比例,低的可怕。所以说租房住的人居多。

第二,减免房租政策显示自己的仁德,收买人心

减免房租就可以收买人心吗?自然是可以的,即使不能收买所有人的人心,但是只要有绝大部分的人就够了,而刚巧绝大部分的人都是租房子住的。而这种减免房租的政策,是自宋朝开朝之际就有的。赵匡胤在亲征北汉之前,开封一带连续下了很久的雨,于是赵匡胤下令免除了开封市民一个月的房租。宋仁宗在位之时,开封城内闹了瘟疫,于是便下令减免了开封城内十天的房租。

而到了宋英宗在位之时:"诏州县长吏,遇大雨雪,蠲僦舍钱三日,岁勿过九日。著为令。"也就是说,每年遇到大雪和大雨这种恶劣天气的时候,就可以减免三天的房租。但是总天数不可以超过九天。

而到了宋徽宗时期:"在京有房廊屋业之家,近来多以翻修为名,增添房钱,往往过倍。日来尤甚,使编户细民难以出办,若不禁止,于久非便。自今后京城内外业主增修屋业,如不曾添展间椽地步者,不得辄添房钱,如违以违制论。"这说的是开封城里的房东眼看着房价上涨,就是便把房租也提高了。甚至还借着翻修房屋的名义把租客给赶了出去。宋徽宗得知之后非常生气,于是便下了这个命令。

正和八年的时候,东南一带闹了水灾,很多房子都被淹了,租客们只能搬出去住,但是租金仍然是要交的。于是宋徽宗不仅下令减租,而且还不允许有钱的房东再向这些租客们收房租。当然还有一些其他的事情也会减免房租的,比如发地震、太上皇过生日、皇后生儿子等等都会。像这样遇到大事小情都要减房租的政策一直持续到南宋。那么为什么宋朝的皇帝要依靠减免房租的政策来收买民心呢?

在金国军队进攻中原之前,皇帝此举是为了彰显自己的仁德之心,以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毕竟宋朝是如何建国的不仅我们心里清楚,宋朝的皇帝更清楚。而到了南宋时期,金国军队一二再再而三地进攻中原,虽然宋朝在岳飞、韩世忠、张俊、刘世光等大将的带领下,打的金兵屁滚尿流,但宋朝也并不是没有任何代价的。金国久攻不下,军队损伤惨重;大宋国库空虚,无以为继,总之两个国家都占不到好。

眼看着在军事上无法分出胜负,于是两国就玩起了心理战:宋朝派间谍去金国散播谣言、动摇民心;金国同样也派了间谍到宋朝去。金国的间谍一边在宋朝宣传他们国家有多好,一边攻击宋朝朝政昏聩、物价过高,尤其着重强调了宋朝的房价过高。但是这并不是虚假宣传,而是事实。

所以的确有很多穷苦百姓在听了间谍的这些话之后,的确生出了动摇之心。这可把宋高宗吓坏了,立刻下令减免房租。如果房租胆敢多收房租的话,租客可以直接去官府告状,官府会替他们处理这些事情。于是民心稳了,局面也就稳了。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南宋也开启了它的减免房租之路。因此前面金军进攻之时,宋朝皇帝第一反应便是减免房租,这是为了避免民心动摇,背叛国家,从而给了金国可乘之机。[2]

目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