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宋教仁
原圖鏈接

宋教仁(1882年4月5日– 1913年3月22日)字遁初,號漁父,國民黨代理事長。出生於湖南省桃源,逝世於上海,享年卅二,是中華民國初期第一位倡導內閣制的政治家

目錄

從政歷程

宋教仁留學日本早稻田大學,爾後為華興會同盟會的主要領導人、民國臨時政府唐紹儀內閣的農林部總長。他是孫中山最重要的支持者之一,是國民黨的組建人之一。

1888年(清代光緒十四年),6歲的宋教仁進入私塾讀書,1899年,升入桃源漳江書院,1902年,考入武昌普通中學堂。翌年入學,在校期間,由吳祿貞等人組織的革命團體在武昌花園山的聚會吸引了宋教仁,他常與同學議論時政,並走上了反清革命之路。

1903年8月,宋教仁結識黃興,成為摯友。同年11月4日,他偕黃興劉揆一陳天華章士釗籌創華興會。

1904年2月,以「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為政治綱領的華興會在長沙成立,黃興任會長,宋教仁任副會長。同年11月,宋教仁抵達日本,先後入東京政法大學、早稻田大學學習。學習期間,他廣泛閱讀了西方資本主義政治學說和社會制度方面的書籍,先後翻譯了《日本憲法》《英國制度要覽》《俄國制度要覽》《澳地利匈牙利制度要覽》《美國制度概要》《比利時澳匈國俄國財政制度》《德國官制》《普魯士王國官制》等,對各國的政治制度、政權組織進行了比較全面的了解和比較,形成了系統的憲政理念。[1]

1905年6月,宋教仁創辦革命雜誌《二十世紀之支那》,入讀日本法政大學;同年8月,他支持孫中山在日本東京成立同盟會,並當任其司法部檢事長,將《二十世紀之支那》改為同盟會的機關報《民報》。

1910年底,宋教仁從日本返抵上海,任《民立報》主筆,以「漁父」筆名撰寫大量宣傳革命的文章。

1911年7月,宋教仁與譚人鳳陳其美在上海組建同盟會中部總會,親任總務幹事。他來往於上海、兩湖各地,積極發展中部總會分會,籌款購買武器彈藥,推動長江中下游流域的革命進程。

 
宋教仁之墓
原圖鏈接
 
宋教仁石像于右任撰寫的銘文
原圖鏈接

1913年國會大選,國民黨大獲全勝,宋教仁正欲循歐洲「內閣制」慣例,以黨魁身分組閣之際,3月20日,被袁世凱所雇殺手刺殺於上海火車站,子彈從後背射入體內,兇手開槍後逃逸。宋教仁疼痛難忍,他用手把于右任的頭拉到胸口,喘息地說:「吾痛甚,殆將不起,……我為調和南北事費盡心力,造謠者及一班人民不知原委,每多誤解,我受痛苦也是應當,死亦何悔」。當時在火車站送行的黃興于右任廖仲愷將宋教仁送往滬寧鐵路醫院急救,手術後,情況沒有好轉,大小便中出血嚴重,22日淩晨4時48分不治身死。年僅32歲。身故後,宋教仁之墓安在上海市的閘北公園。[2]

但是這個懸案在歷史上另有一說。宋教仁之親密革命夥伴,亦為當時宋教仁被刺時之秘書北一輝,在其所著的「支那革命密史」一書中卻指出,殺害宋教仁之幕後主謀應為孫中山。理由在於彼此的政治見解差異過大,。

北一輝所著之「支那革命密史」與宋教仁留下的手稿發現,宋教仁與孫中山在同盟會時期即早有路線之爭。孫中山力主在中國邊境省份,連絡會黨等舉事,而宋教仁則力主在長江中下游連絡新軍展開革命。孫中山在廣東策畫之黃花崗起義失敗後,光復會系統之章炳麟,又因質疑孫中山貪瀆同盟會會款,而在南洋散發「孫文罪狀」一文,並憤而帶顉光復會系統之舊成員退出同盟會,同盟會已名存實亡,華興會系統之領導者宋教仁亦對孫中山感到失望,而與黃興轉而在長江中下游組織革命,與長期主張在邊境進行革命之孫中山漸行漸遠。宋教仁的日記裡描述,孫文不但待人接物的胸襟狹窄,缺乏誠意。而且專制跋扈,令人難以忍受、認同[3]

革命成功後,由華興會系統所組成的武漢臨時軍政府,遭到孫中山回國後於上海組成之中華國民臨時政府排擠,雙方齪語不斷。但是素有人望之宋教仁卻在新成立之國民黨內卻奪實質權力之代理理事長,而孫中山雖為理事長,卻無實權。宋教仁力主與袁世凱合作,在一九一三年國會大選,國民黨大獲全勝,名為理事長的孫中山卻失去黨內支持,黨內共推宋教仁組閣。

懸案 暗殺者是誰

宋教仁是誰殺的?至今為止也是一個謎團。那麼首先我們要分析一下誰最有可能殺宋教仁,作為當時的一個公眾人物,而且身邊肯定有很多的保鏢,想要刺殺他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當時我們也知道他的目的就是為了組建內閣制,可以說因為二次革命的事件,導致當時中國革命的情形必須要解決南北的事件,對南北問題至今不能解決,而宋教仁,此次就是去為了解決問題,而且在當時也有順應民意的道理,而最有可能刺殺他的就是當時的獨裁主義袁世凱,這也是後世人大多認為刺殺他的就是袁世凱,它是暗殺宋教仁的幕後主使。

因為我們都知道宋教仁在當時是非常不喜歡袁世凱,而且因為組建內閣制也會極大地削弱了大總統的權力,所以引來袁世凱的極大不滿,這的確是刺殺他的動機,不過後來也有不一樣的說法,因為我們都知道,宋教仁跟孫中山和黃興在後來的南北問題上有很大的分歧,政見上的不合也可能是導致暗殺行動的緣由。[4]

袁世凱有著不殺宋教仁的理由:

辛亥革命以後,北洋集團控制了大部分的中央權力,孫中山、黃興公開承諾推舉袁氏做十年的大總統,冀望由他來維護社會安穩與國家發展。宋教仁也一直明確主張總統要選袁世凱。因此袁世凱是現時最大的政治利益既得者。而刺殺了宋教仁,卻並不能夠解決他在政治上的對立面問題,國民黨內還有孫中山、黃興這樣威望更高的領袖,國民黨又在國會佔有多數,因此政治風險很大。所以,這個時候刺宋並不符合袁世凱的根本利益。

袁世凱辦事一向周密,如果要殺宋教仁,怎麼會同意去找一個幾個月前才被收買的同盟會員?應夔丞青幫大佬,當時有兩個頭銜,一是中華民國共進會會長,一是江蘇駐滬巡查長,做事情到底還是流氓草莽,很快露出馬腳,三天就落網。

袁世凱之子袁克文時在上海,勸父親通電自辯,袁世凱回答說:「我代人受過的事情多了,從不自辯。我雖然沒殺宋,宋還是因我而被殺,我還自辯什麼呢……我如果要殺宋,不必在召他前來之際﹔或者等他來了,陷以罪名亦可。如果要殺宋,那麼反對黨如孫文、黃興、陳其美輩皆可殺,為什麼非要選一個幫助我組閣、並且聲明組閣不用黨人的宋教仁呢?……只是我必殺應夔丞,為宋教仁報仇。 」[1]

宋教仁被刺時之秘書北一輝,在其所著的「支那革命密史」一書中卻指出,殺害宋教仁之幕後主謀應為孫中山。北一輝認為孫中山殺害宋教仁的動機有三:一、孫、宋二人過往有嫌隙。二、二人政治理念不同。三、宋教仁架空了你的權力。[5]

評價

宋教仁被稱作中國的「憲政之父」,是中華民國的主要締造者,為民主革命貢獻了很多力量,是民國初期第一位倡導內閣制的政治家。對他的評價歷來都是褒貶不一。[4]

  • 章太炎在《民國報》《神州日報》評點宋教仁「至於建制內閣,仆則首推宋君教仁,堪為宰輔」「謂總理莫宜於宋教仁」。
  • 蔡元培在《我之歷史》序言說:「(同盟會)其抱有建設之計劃者居少數。抱此計劃而毅然以之自任者尤居少數,宋漁父先生其最著也。」[2]

參考文獻

  • 《宋教仁傳》吳相湘著(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10年1月出版)
  • 《宋教仁與中國民主憲政》遲雲飛著(湖南師範大學出版社1997年10月出版)

參考資料

  1. 1.0 1.1 徐甡民. 「公真第一人」——寫於宋教仁被害及去世100周年.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2013-03-26 [2019-02-09] (中文). 
  2. 2.0 2.1 為國捐軀宋教仁. 新華網. 2018-04-10 [2019-02-09] (中文). 
  3. 黃文雄《國父與阿Q》
  4. 4.0 4.1 人物宋教仁簡介. 武林網. 2016-09-03 [2019-02-09] (中文). 
  5. 金老ㄕ. 究竟是誰殺了宋教仁?. 故事. 2016-10-29 [2019-02-09]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