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建 - 画家
艺术风格
心似兰竹,简单自持。少不经事,偏独爱传统文化。自幼仰慕高山流水,痴迷古韵诗书。莘莘求学,兢业求索,秉承君子之风,文人之气。人生况味,百态世景,袭自然万物之灵性,观浓墨重彩之怡情,初心未改,铅华洗却,情衷如昨。80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探索者。现执教于中国花鸟画研修院。
艺术评论
此情与风月无关——记宋建
文/慧圆
甲午冬月,寒氛起于江湖,老友宋建,过敝庐,携近作以示。予不见宋兄已数日,故友相逢,清茶话旧,亦人生之一大乐事。览其近作,笔墨日益渐进,而气韵生动之致,迥胜乎旧日,诚当刮目以相看也。年来宋建画艺精进,而予则漂流尘海为稻梁谋,其境界之别,不啻天壤。“独步羡君成绝学,低头愧我逐庸人”(吴雨僧赠陈寅恪句),予观宋建近作时之心绪,庶几近之。
宋建好写梅花,以大篆及草书笔法为之,墨梅、红梅兼有,红紫相间,笔墨酣畅,饶富情趣。或伴以松、梅、石等,成“双清”或“三友”,以寄托怀抱。尤好写紫藤,以长锋羊毫为之,多狂草笔意,若龙蛇竞其笔端。造型则追神似而不拘泥于形似,妙处在“不似之似”与“似与不似”之间,构图善于剪裁,讲求虚实对比与顾盼呼应,而布白之大小形状万千,又不失于自然。总而言之,其花鸟作品色墨并用,浓淡相间,层次分明,笔墨间生气蓬勃,放逸之姿,如仙如侠,有解衣磅礴之风采矣。古人云:生,拙,涩,茅,晦暗,稚嫩,皆是免俗之法,当下时尚制作,图泽,细谨,以浮滑为潇洒,轻软为秀润;而所谓浑厚华滋,全不讲矣,彼盲昧者,任情放诞,诧为雄奇,堕五里雾中,沉九泉下,而不之悟,皆误认究本寻源为复古,因未求笔法、墨法、章法,致浪漫而无所归也。有志绘事者,皆知法备前贤,理存造化,一艺之精,本源具在,不容轻心掉意而为之。习之愈久,涉之愈深,则愈感其难……闲暇之时读书,品画,访贤师益友,以证其异同,不入媚俗,不流于犷悍,渐积日久,不期于美而美在其中。习他人之长,遗其所短,艺术留传,在精神而不在形貌;貌可学而至,精神由领悟而生。师古人者,已为上乘;知师古人而不如师造化者,方可臻于自然。惊其功力渐进之余,虽不敢谓写意花鸟无懈可击,滥发溢美之词,叹羡之于,颇觉良有启示。
然而宋建还很年轻,尚未“不惑”这是最可怕的,孔子说:“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他的前途是不可估量的。接下来他将如何凸现自己在中国画实践中的作用,以及做了何种准备去攀登顶峰,有待于时间的检验,作为道友真诚地希望他在时间的延续中获得最后的胜利,我想宋建自有其想法,取舍之间,尽显禅意,成功之外,皆呈风格。以自己独有的气质、精神、阅历、情操、审美理想寻找自己的坐标,塑造自我的文化品格,再用作品写出属于自己的传记,无论厚薄,全出于真诚,不管宽窄,也是一片天地。世事变幻,沧海桑田,唯有保持一颗淡定纯粹的心,一路慢慢品尝,参悟自然之造化,随心所欲不逾矩,写自家气韵,成独家之言。作为后起之秀,后劲十足,潜力之大,我们期待着... ...这也是我对宋兄想要说的挚言。
相关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