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嫂魚羹
此條目或章節內容可能是從某個來源處複製後貼上, (2021年12月5日) |
宋嫂魚羹是浙江省杭州地區漢族傳統名菜,從南宋流傳至今已有800多年歷史,用鱖魚或鱸魚蒸熟取肉撥碎加上火腿絲、香菇竹筍末及雞湯燴制的羹菜,因其形味均似燴蟹羹菜,又稱賽蟹羹,特點是色澤黃亮,鮮嫩滑潤,味似蟹羹。是想美容又怕肥胖的女士是極佳的選擇。
目錄
簡介
由來
宋嫂魚羹是起源於南宋的一種漢族名菜,距今已有800 多年的歷史。據(宋)周密著的《武林舊事》記載:淳熙六年(公元1171 年)3 月15 日,宋高宗趙構登御舟閒遊西湖,命內侍買湖中龜魚放生,宣喚中有一賣魚羹的婦人叫宋五嫂,自稱是東京(今開封)人,隨駕到此,在西湖邊以賣魚羹為生。高宗吃了她做的魚羹,十分讚賞,並念其年老,賜於金銀絹匹。從此,聲譽鵲起,富家巨室爭相購食,宋嫂魚羹也就成了馳譽京城的名餚。經歷代廚師不斷的研製提高。宋嫂魚羹的配料更為精細講究,製成的魚羹色澤油亮,鮮嫩滑潤,味似蟹肉,故有賽蟹羹之稱,是聞名遐邇的杭州傳統風味名菜。
食材
鱖魚(或鱸魚)1條(重600克左右),熟火腿,熟竹筍肉,水發香菇,蔥段,紹酒,醬油,醋各25克,雞蛋黃2個,薑末1克,精鹽2.5克,味精3克,雞湯250克,熟豬油50克,濕澱粉30克。
製作
1.將魚去鱗去鰓,剖腹去內臟,洗淨,斬去頭尾,用平刀從頭至尾沿脊背骨片成兩片,放入盆中,魚皮朝下,加蔥段10克,紹酒15克,鹽1克,上籠用旺火蒸6分鐘左右至熟,取出去掉蔥,姜,潷去滷汁待用。用竹筷撥碎魚肉,除去皮骨,再將滷汁倒回魚肉中。[1]
2.將火腿,筍,香菇均切成5厘米長的絲。蛋黃打散。
3.炒鍋上旺火,下熟豬油15克燒熱,下蔥段15克,煸至有香味,加入雞湯專利法煮沸,烹入紹酒10克,撈出蔥段不用,放入筍和香菇,再煮沸後,將魚肉連同原汁入鍋,加醬油,鹽1.5克,味精煮沸,用濕澱粉調稀勾薄芡,然後將蛋黃液倒入鍋內攪勻,待湯再沸時加醋,澆上六成熱豬油35克,起鍋碾盛入湯盆中,撒上火腿絲,薑末即成。
典故
南宋時期流傳下來的佳肴,湯鮮味美,柔滑的滋味可比蟹肉羹湯,更因為受到宋高宗的讚賞,而揚名於杭州城。
據說菜名中的宋嫂是真有其人,她原是北宋汴京(今河南開封)的一位民間女廚師,以擅長製作魚羹而聞名汴京,因為嫁給宋家排行老五的先生,而被大家暱稱為宋五嫂。
北宋改朝換代至南宋時,朝廷遷都臨安(今杭州),宋五嫂一家也跟着南遷,並在西湖蘇堤下繼續賣魚羹,以維持生計;一日,宋高宗乘船游西湖,船泊蘇堤下,身旁服侍的老太監聽見有人以汴京口音叫賣,多瞧了幾眼,就認出這人竟是當年在故鄉賣魚羹的宋五嫂。
宋高宗一聽,油然升起他鄉遇故知的情懷,於是召宋五嫂上船晉見,並且命她端上拿手的魚羹來獻;高宗一面享用魚羹、一面與宋五嫂聊起家鄉事,兩人相談甚歡,所有的前塵舊事都湧上心頭,讓這碗美味的魚羹更添了一份家鄉情!高宗於是對魚羹讚譽有佳,特別賞賜文銀百兩給宋五嫂,這事一傳開,"宋嫂魚羹"就此揚名全杭州城。
這段傳說在俞平伯寫的《雙調望江南》中提到:"西湖憶,三憶酒邊鷗。樓上酒招堤上柳,柳絲風約水明樓,風緊柳花稠。魚羹美,佳話昔年留。潑醋烹鮮全帶水,乳新翠不須油,芳指動纖柔。"其中的魚羹佳話,指的就是宋高宗與宋五嫂這一段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