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安提阿,外文名:ANTIOCH,基督教聖經地名。

1至5世紀基督教創立並從以色列傳向希臘羅馬文化[1]區域。313年,君士坦丁大帝頒布米蘭詔書,基督教成為羅馬帝國所允許的宗教。391年,羅馬皇帝狄奧多西一世宣布它為國教。按照基督教經典的說法,基督教的創始人是耶穌,他30歲左右(公元一世紀30年代)開始在巴勒斯坦地區傳教。耶穌聲稱,他的來臨不是要取代猶太人過去記載在舊約聖經[2]的律法,而是要成全它。

目錄

簡介

安提阿(彼西底的)(ANTIOCH [PISIDIAN])

根據斯特拉波(Strabo)的記載,這個小亞細亞城市座落在弗呂家靠近彼西底。這是馬其頓騎兵部隊領袖西流古一世尼加鐸(Seleucus I Nicator,主前312-280)所建立的幾個同名城市之一,大概建於弗呂家某「廟堂鄉村」(temple-village)的原址。連繫以弗所及基利家的主要商業大道,穿過這個城市,因此在基督教出現之前,它已成為希臘文化的一個重要中心。西流古王朝因着政治和商業的因素,將猶太人遷到弗呂家定居。日後,當保羅第一次布道行程經過此地時(徒十三14),這批移民的後裔中較為寬宏大量者好意款待他。羅馬人將彼西底的安提阿歸入加拉太省,而亞古士督(Augustus)將它列入彼西底境內羅馬一系列駐防城之一。

在弗呂家,婦女享有威望,有時甚至負起政府職位。保羅的敵人曾經藉助其中幾個婦女的力量,將他逐出安提阿(徒十三50)。這城市的廢墟,靠近今日土耳其的耶范(Yalvag)。廢墟中找到一些碑文、破石柱,以及有關「捫」神 Men 宗教的出土文物。在一世紀,這宗教盛行於彼西底的安提阿。

安提阿(敘利亞的)(ANTIOCH [SYRIAN])

在耶路撒冷以北約五百公里,位於俄隆提斯河(Orontes)河畔,即今土耳其東南的安塔克雅(Antakya)。大約主前300年,西流古一世尼加鐸(Seleucus I Nicator)在伊瑟斯(Issus)擊敗安提古納(Antigonus)(約主前300)後,便建立這城。西流古王為紀念其父而建十六個名為安提阿的城市當中,這是最着名的一個。城建在錫比亞斯山 (Mt. Silpius)下,俯視俄隆提斯這條可供航行的河,更有西流基彼利亞(Seleucia Pieria)這個優良的港口,可引以自豪。安提阿的居民一向人種混雜,約瑟夫更記載說:西流古王朝鼓勵大批猶太人來此定居,並賜給他們一切公民權利(Ant-12, 119)。

主前64年,龐培攻下安提阿,並使之成為一個自由城市。日後它是羅馬敘利亞省的首都,同時是羅馬帝國第三大城市。西流基人及羅馬人在此城建立了堂皇的廟宇及其他建築物。

西流古王朝統治下,當地居民便以活力、侮慢及無常見稱;這方面的特性日後更在他們對羅馬的一連串反叛中表露無遺。雖然如此,安提阿以其文化而馳名,連西塞羅(Cicero)也在這方面特別讚揚它(Pro Archia 4)。靠近城市的地方,有着名的大斐尼(Daphne)樹叢,以及敬拜阿波羅神的聖所,在此異教徒以宗教為名,舉行荒淫的儀式。儘管安提阿的道德如何腐壞,在主後一世紀的初期,居民生活是富有和多姿多彩的。

除了耶路撒冷外,沒有其他城市與基督教的開端拉上這麼緊密的關係。徒六5所記載七位「執事」之一的尼哥拉,來自安提阿人,一度是歸信猶太教的外邦人。在司提反殉道後爆發的逼迫中,一些門徒往外逃命,北至安提阿(徒十一19),並向當地猶太人傳福音。其後來到的信徒也向當地的希臘人傳福音,引致許多人歸主。耶路撒冷教會有見及此,就差派巴拿巴到安提阿去。當巴拿巴認清那裡的情形後,他過去大數,把保羅帶回此地。兩人在安提阿作了一年教導的工作。在那裡門徒首先被稱為「基督徒」(徒十一26)。

當耶路撒冷的教會遇到饑荒時(十一27-30),安提阿教會就捐錢賙濟他們的母會,當地信徒的活力可見一斑。安提阿建立了第一間外邦人教會,也首先獲賦予基督徒的獨特名稱(可能是出於諷刺),更合理地成為基督徒海外宣教的發源地(徒十三1-3)。保羅和巴拿巴離開安提阿海港,坐船到居比路。這是第一次到小亞細亞的布道行程;結束時,他們回到安提阿向當地教會報告。

為逃避司提反事件所引起的逼迫而來到安提阿的信徒,有些率先向外邦人證道,不限於以猶太人為對像(徒十一20)。有關外邦信徒的問題,當一些猶太人造訪安提阿,宣稱外邦人必須受割禮,才能作基督徒時,有關外邦信仰的問題便呈白熱化。安提阿教會反對這原則,故此委任保羅和巴拿巴率領一個代表團,去耶路撒冷教會為此事爭辯(徒十五1-2)。

在雅各主持的會議上,眾人很徹底地討論外邦基督徒是否必須守割禮這問題。早些時候,彼得已在貿易來往的層面之外,遇到猶太人和外邦人交往所產生的困難(徒十28)。彼得顯然贊成這種來往,卻被耶路撒冷的教會責備,指他與沒受割禮的人一起用膳(徒十一3;參:加二12)。現在,彼得在會議上聲明,於五旬節之後,神不再把猶太人和外邦人作出區分。

保羅向赴會者講述外邦人如何領受神的恩典後,雅各就說出他個人的看法:只須要求外邦信徒戒吃血和勒死的牲畜,禁止祭祀偶像和淫亂,就足夠了。最後,一封使徒公函抄錄了這些規定,致送給安提阿及同省的眾教會。這樣保羅回到安提阿時,被公認為差往未受割禮者的使徒(徒十五22-26)。

我們大有理由相信,*加拉太書寫於耶路撒冷會議的前夕,地點或許是安提阿。會議的結果,是原則上確定了保羅在加拉太書為之力辯的道理。

保羅的第二次布道旅程以安提阿為起點及終點。這着名的城市也是保羅第三次布道行程的始點。安提阿教會的布道熱誠,使她在日後教會歷史上占顯赫地位。考古學者在當地,發掘出超過二十所來自四世紀的教堂之遺蹟。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