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征夫
安征夫 |
安征夫(1914一1945),原名安文弗,曾用名安问卜,四川苍溪人[1]。1933年考入四川大学,1934年参加红军,曾任宣传干事,红军大学教员[2],庆阳步兵学校教员、文化主任。抗日战争时期,曾任八路军总部随营学校主任教员、学生队队长,直属队政治处主任、宣传股长;抗大一分校政治部宣传科长、第二团政治委员;八路军山东滨海军区宣传部部长,滨海军区第一军分区政治部主任。1945年9月5日在山东诸城战斗中牺牲(一说患肺炎而逝)[3]。
别 名;安文弗
出生日期;1914年
逝世日期;1945年9月5日
主要成就;出色的抗战宣传鼓动家
本 名;安征夫
目录
1人物生平
2主要事迹
3后世纪念
▪回忆安征夫同志
▪五十周年挽咏
目录
人物生平
播报 编辑 安征夫,原名安文弗,曾用名安问卜,1914年出身于四川省苍溪县一个进步的地主知识分子家庭。其大哥是早年留学日本的孙中
山追随者,在川北推行新学的革命教育家,苍溪县中学的创校校长。青少年时期,在其大哥安文萃影响下,参加苍溪中学革命活
动,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安征夫在苍溪中学与大哥安文萃一起宣传抗日救亡。1933年安征夫考入四川大学,读书期间,组织开
展抗日救亡学生运动并负责编印、宣传抗日报纸。1934年7月回老家苍溪县,改名安问卜,并参加了红四方面军,随军北上,曾
任川陕省委宣传部宣传干事,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宣传干事,红军大学教员。1936年10月三大主力会宁胜利会师后,任红军大学
庆阳步兵学校教员、文化主任。
1937年8月,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庆阳步兵学校改编为八路军总部随营学校,韦国清任校长,张平凯任政治委
员,安征夫任主任教员,后又任学生队队长、直属队政治处主任、宜传股长,跟随八路军总部到达山西前线。
1938年总部随营学校由山西前线调回延安时,安征夫、欧阳平、张正光三位年轻干部,受到毛泽东同志的亲切接见。当毛泽东知
道他的名字时,好奇地问为什么要叫“安问卜”,他向毛主席讲述了他在红四方面军中,亲身经历了迫害地主出身的知识分子惨
状,当时为了隐瞒自己是地主出身,而谎言自己家庭从小贫寒,父母无钱看病,取了一个很封建很迷信的名字,即一生病就去占
卜,求神保佑安康,并隐瞒自己高中文化,说成高小文化。毛主席说:“迫害青年知识分子,一去不复返了,你这个名字现可改
过来了。”他就请主席帮他改个名字,主席说:“你三过草地,内,有迫害,外,国民党反动派要围追堵截,你真是一个从长征
中好不容易才走过来的大丈夫啊,就取名‘征夫’吧。”此后他就使用毛主席为他改的名字一安征夫。
1938年8月后,安征夫担任抗大六大队政治处宣传股长,同年12月新组建抗大一分校,他调任抗大一分校政治部宣传科长,再次
开赴抗日前线晋东南。1939年11月遵照中共中央指示,抗大一分校开赴山东办学,次年1月到达山东。1941年安征夫担任抗大一
分校第二团政治委员兼党委书记,在沂蒙山区参加了大青山突围战斗。1942年,抗大一分校东征到抗战最前沿阵地一山东滨海地
区,先后参加了三次甲子山反顽战斗。
安征夫在八路军随营学校任宣传股长时,曾创办校刊《锻炼报》,1938年随营学校调回延安,改编为抗大六大队,又改名为《火
炬》继续办刊,一分校到达山东后,为了将学校办成山东抗战的一面战旗,又改名《战旗报》。
他还亲手组织创办了抗大一分校文工团,演出《沂蒙山小调》、《你是灯塔》、《滨海进行曲》等,从八路军总部随营学校到抗
大一分校,安征夫都是大家公认的才子。
1943年初,安征夫调任山东滨海军区宣传部部长,1945年1月又任滨海第一军分区政治部主任。
当时整个山东的作战攻势,以胶济路东段两侧为重点,第一(滨北)军分区正处在胶济路东段,面临着日、伪军占据的青岛、胶
县、高密、诸城等重要据点。安征夫加强在驻地、行军、战地时灵活多变的抗战思想政治宣传鼓动工作,同时还加强对日、伪军
的政治攻势,山东那时以“红黑点”和记“善恶录”的办法争取伪军,这是安征夫在滨海军区宣传部最先搞起来的。安征夫经常
化装带队深入伪军中,做“身在曹营心在汉”的政治攻心攻势。在开展反日本奴化教育中,他与山东日本反战同盟日本八路金野
博成为亲密战友,在滨海军区开展对日、伪军各种方式和类型的反战宣传工作,开展抗日统战工作,进行争取伪军起义反正的政
治攻势,争取了伪军莫正民起义,又争取了诸城伪保安大队长张希贤率1300余人反正。他还参与指挥过诸日莒胶地区讨伪战役、
赣榆战役,以及滨海反“扫荡”战役、临沂战役等。
1945年5月1日,日军突然增兵山东,用3万人的兵力以鲁中、滨海地区为重点,举行全面性“扫荡”。安征夫带病同梁兴初司令
员、刘西元政治委员一道,率第一军分区阻击从胶济铁路而来的日、伪军。经过20余天奋战,5月下旬,胜利地结束了反“扫
荡”,同兄弟部队一起共消灭敌人5000余人,攻克了3140多个据点。
1945年6月底至8月中旬,他带领部队又经过两个月的艰苦作战,进攻敌占区中小城市和交通要塞,攻克了胶济路上的重要兵站一
胶(今胶州市)县,切断了胶济路东段,直逼青岛。
1945年8月,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但驻守诸城的日、伪军拒绝给八路军缴械,9月5日,诸城日军撤往高密,诸城由伪军张
步云率其军部和三个师驻守,兵力薄弱。滨海军区第一师与第一军分区部队抓住战机,于日军撤退的当日晚,向张步云部发起攻
击,经连续突击,攻克敌据点。此刻安征夫重病在身,但他坚持要去前线参战,在激烈的战斗中,安征夫在战场上不幸牺牲。
[1]另一种说法称安征夫不幸于1945年10月在参加解放诸城战役胜利后,因积劳成疾,突患肺炎而逝。 [2]
主要事迹
编辑
1939年,安征夫跟随抗大一分校开赴山东沂蒙山区和滨海地区抗击日寇,1941年担任抗大一分校二团政委,率部一直挺进到滨海
抗日根据地,担任滨海军分区政治部主任。严刚方正、崖岸高峻的安征夫,是文武兼备的大才子。他亲手主编的抗大一分校机关
报《战旗报》,至今仍珍藏在国防大学的校史馆。他是战士口中的“五好”美男子:抗战文章写得好,抗战校语写得好,抗战会
议主持好,抗战宣传鼓动好,抗战演讲口才好。
艺术造诣深厚的他还亲手组织和创办了抗大文工团,一手拿枪一手弹琴的这个文工团可了不起,先后创作出《沂蒙山小调》、
《你是灯塔》等旷世名曲,唱红了全国的战区,鼓舞了军民的斗志。
智能双全的安征夫不但把日军俘虏金野博教育感化成日本八路,他还建立了山东日本反战同盟,对日伪军展开反战宣传, 1943
年4月,深谙日本国情的安征夫,在山里采摘了很多樱花,连带慰问品,以“解放同盟”的名义送到敌人据点,更妙的是,他还
亲手改写了一首日本人非常熟悉的唐诗《清明》送给日军——
清明时节雨纷纷,堡内军人欲断魂。
借问归途何处有,解甲归田樱花村。
后世纪念
回忆安征夫同志
(1987年5月5日)节选
1940年秋季,我奉命调回政治部任秘书兼校党委秘书。由于负责部务会议和党委会议的具体事务、联系机关各科和协助处理内外
事务,所以又与安征夫同志经常接触。那时经常召开部务会议,或党委会议或两个会同时召开,以实现集体领导。记得大家包括
安征天同志,除了有特殊任务外出,没有一人一次缺席。安征天同志是部务会议和党委会议积极的成员之一,他发言较多,遇到
问题每有独到的创见,并常为集体所采纳。
在召集包括各团负责干部的扩大会议上,例如学习中央《关于增强党性的决定》、《关于加强干部学习的决定》和《关于加强调
查研究的决定》,安征夫同志以四川人、革命者特有的乐观、诙谐气质,在正式开会前后,常常和同志们打趣、开玩笑。在那时
生活极为艰苦的条件下,平时科长们与大家吃一样的高粱米饭,带壳的高粱糁子煎饼,煮地瓜干(红薯干)。但到开部务会议
时,常常有人提议拿出刚发的两元零用钱、有限的老干部保健金或残废金,集中起来请管理员到集上去买一点肉打打牙祭。安征
天同志既是积极的倡议者,也是积极襄助者,等到散会后吃了一顿,大家就有说有笑,高高兴兴地散会。这也是在艰苦环境中的
一种乐趣,至今耐人回味。
1941年冬季,在敌人五万人“铁壁合围”大扫荡尾声中,狡诈的敌人远距离埋伏,突然夜间奔袭,拂晓在大青山一战,抗大和山
东各军政首脑机关牺牲、损失严重,当天刘浩天、安征夫、黄明清同志,还有沙虹和我,紧跟在校长(也是司令员)周纯全同志
左右,顺利突围,得免于牺牲。由于二团政委刘惠东同志在这次战斗中牺牲,组织上派安征天同志临危受命,担任团政委。他在
临上任前,曾与刘浩天同志长谈,我亦在座。我记得他们当时谈得最多的是分析敌、我、地方和群众的情况,如何鼓舞士气,如
何保证任务完成。当时我们的武器装备比较差。我记得他们曾谈到,红军时代有的地方部队只有几根梭标,也要抗击武装到牙齿
的敌人,现在武器虽差,也比那时好些,只要有人在,就要战斗,要坚决贯彻在战斗中学习、在学习中战斗的号召。在当时极端
困难的条件下,我看到他们二人作为领导者的坚强毅力,溢于言表。这便是我军不可被战胜而必然要战胜任何敌人的根本条件之
一。便是这次,我目送着安征夫同志骑马带了一名警卫员到二团上任去了。
当时可以想象,他到二团一定会有步骤地分别开展一系列活动,来鼓舞士气,迎接新的学习和战斗任务。便是在这一次,我目送
着我军、我校一位优秀的政治工作者、杰出的宣传鼓动家安征夫同志的背影。和他分别了。我未能料到,就在这年即1942年春
天,我因奉调到山东分局组织部工作,接着又到冀鲁边区工作:以后听说他于1943年调到滨海军区及其第一军分区政治部任主
任,不幸于1945年10月在参加解放诸城战役胜利后,因积劳成疾,突患肺炎而逝。从此便再也见不到安征夫同志了。这次的分别
竟成了永诀,至今使我感到无限遗憾、惋惜和悲痛。
五十周年挽咏
(一九九三年六月十六日)
苍溪出马事长征,陕北山西幸识君。
炮火连天钻敌阵,烽烟遍地入枪林。
救民当畏投汤镜,卫国何辞献宝身。
一代英才伤早进,齐川遥望泪纷纷。
安征夫同志四川苍溪人,三十年代初在成都求学即参加革命,后参加红四方面军长征。由红军大学调至总部随营学校,随我军三
原普师抗日,转战山西、山东。他在抗大工作多年,主持宣传工作,思想敏锐,才华横溢,为红军中难得的知识分子人才。借于
山东滨海一次战斗之后,染病缺药不治,刚到而立之年,不幸早逝,现已五十年了。夫人张侠同志和他的故乡索句,寄此敬挽。 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参考资料
1郝雪廷.抗战英魂录 八路军为国捐躯的将领 上 副旅职以上英烈.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15.148-150 2叶尚志.烈火雄风.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1996.380-389 3百年记忆 | 专栏:安征夫——你是灯塔.赣榆宣传 红榆伞(赣榆区史志办).2021-05-13 [引用日期2022-10-07] 4叶尚志.叶尚志诗集.上海.学林出版社.1994.229
参考来源
- ↑ 安征夫(1914一1945),原名安文弗,曾用名安问卜,四川苍溪人,搜狐, 2014-06-27
- ↑ 1933年考入四川大学,1934年参加红军,曾任宣传干事,红军大学教员,搜狐, 2014-06-27
- ↑ 1945年9月5日在山东诸城战斗中牺牲(一说患肺炎而逝),抖音 - www.douyin.com/v...- 202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