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学习鲁迅先生(茅盾)

《学习鲁迅先生》是中国现代作家茅盾写的散文。

目录

作品欣赏

抑住了哀痛,打起精神奋斗下去,此时凡敬爱鲁迅先生而且痛感到这损失之巨大的人们,都严肃地在想着:如何永久纪念他。

这是立即可以想到许多办法的,——纪念文学奖金,纪念馆,研究院,学会,翻译他的著作广布于全世界;这一切,都是必要,这一切即使不能同时一一办到,只要中国民族尚有解放之一日,终必能大规模地办到,而且终必有更伟大更多样的永久纪念他的办法:我想象到不远的将来,"新中国"的大都市里将耸立着巍峨的"鲁迅文学院",想象到在将来的新中国,大陆新村一弄(如果还在)将收为公有,而在这四周将建筑起庄严的纪念馆,我也想象到绍兴将得一个新名“鲁迅县"……

然而要保证这一切伟大的永久纪念的必得办到,有一个先决条件:学习鲁迅!

不但要从他的遗著中学习文学创作的方法,尤其重要的,是学习他的斗争精神。他的斗争精神,在嫉恶如仇这一点上,还是大家能够学得到的,但是他的治学的勤奋,不顾健康的努力工作,忘掉了自己地为民族、为被压迫者求解放,都不是我们说一声"要学"就能立刻学到。是这些地方,我们一定要努力学习他!也惟有学习到他这种伟大的斗争精神,我们才能跟着他的脚步,从斗争中创造新中国,然后能毫无阻碍地按照理想的地永久纪念他!学习他,就是纪念他。学习他的治学的勤奋,学习他的至死不休息的努力工作,学习他的伟大,他的脚踏实地……年青的朋友们!鲁迅先生的永久纪念方式,暂时也许不能照我们理想地办到,暂时也许我们只能小规模地办一下,然而将来的和他相配的庄严伟大的永久纪念方式,能否早一点实现,就要看我们的努力如何:我们一定要努力学习他! [1]

作者简介

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五四新文化运动先驱者之一,我国革命文艺奠基人之一。 1896年7月4日生于浙江桐乡县乌镇。这是个太湖南部的鱼米之乡,是近代以来中国农业最为发达之区,它毗邻着现代化的上海,又是人文荟萃的地方,这里成就了茅盾勇于面向世界的开放的文化心态,以及精致入微的笔风。到了“文化大革命”时期,稍稍平稳便秘密写作《霜叶红似二月花》的“续稿”和回忆录《我走过的道路》。茅盾于1981年3月27日辞世。[2]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