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孔医生打工记(王植林)

孔医生打工记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孔医生打工记》中国当代作家王植林写的散文。

目录

作品欣赏

孔医生打工记

孔医生退休了,干了一辈子治病救人的职业。先是在部队从医20年,据说还参加了对越自卫反击战。90年转业到地方医院,一干又是20年。去年腊月,年满60岁,离开了工作岗位。

今年春节刚过,孔医生经熟人介绍,到一家个体诊所坐堂。小区的居民听说孔医生从市属三甲医院退休,且又有从军的历史,认为这位老医生医术一定不错,医德也会好。于是一段时间,小区里的这家个体诊所,病号还真不少。甭说,孔医生还真没让人失望。凡是去找他看过病的,都说这人态度好,待人平等,诚实,不开大处方,不让人花冤枉钱。

孔医生家住一楼,楼前有个小院,闲暇时,种些时令菜,如黄瓜,丝瓜,西红柿……吃不完,就拿到诊所,送给前去看病的患者,尤其是那些老病号。

“孔医生,从明天开始,我早晨从市场上给你买些黄瓜、西红柿,你把它送给来咱这儿就诊的患者,就说是你家种的,百分之百的无公害。这样你在小区居民中的威信会更高,前来找你的患者会更多,咱诊所的效益不更好嘛。”开诊所的小邢,是位三十几岁的美女,为了诊所多赚钱,见缝插针,立马想到了这一招。

“小邢哦,你要愿意送患者东西,我不反对。但以我的名义不妥。因为你买那黄瓜也好,西红柿也好,压根与我没关系。我说不得假话。”

“孔医生,你误解了。我提议这样做,于你,于我,于患者都有利,一举三得。你要不乐意,就当我没说。”

小邢见这位老头是个死心眼,榆木疙瘩脑袋,知道再说也没用。

送走了秋,迎来了冬。一日老天下大雪,上午没有一个病号,小邢从房间来到大厅。“孔医生,商量个事。”“说吧。”小邢见孔医生回答的干脆利索,心想,今天这事兴许能成。

“孔医生,我一个朋友是搞保健品的。她最近购进一批'新兴地龙一号’,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特好。你擅长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你要给患者推荐地龙一号,保准他们会积极购买。话又说回来,你给推销,也不会白让你费口舌,每推销一盒,给你提成10元,你看咋样?”小邢说完,两眼紧盯着孔医生,但等孔医生表态同意。

“小邢,你说的地龙一号,我没用过,我老伴儿没用过,我们全家没人用过。你让我违心说,地龙一号如何如何好,我说不出口。因为良心告诉我,决不能欺骗消费者。地龙一号,你可以经销,但最好让人家去找用过地龙一号的人了解其效。”

“孔医生 ,我问你,你让患者吃那些药,你都吃过吗?”很显然,小邢对孔医生很不满意。

“药和保健品是两回事,你不要把它们混为一谈。”孔医生当即顶回了小邢。

为了诊所生意,小邢忍住心中的火儿,不再吭声。

小邢在孔医生面前,又一次碰了钉子。至此,孔医生在小邢的头脑里已经不存在好印象了。非但如此,她已开始厌恶这个老头儿。她深感用这样的医生,甭想赚大钱。

人们在忙忙碌碌中,不知不觉进入了腊月。一天早晨,孔医生上班,走到小区大门口,碰到一位老病号,咨询他有关治病的事。

孔医生回答完老病号的咨询,三步并作两步,赶往诊所,推门进去,小邢正好准备外出,见孔医生进来,有意抬头看看墙上的闹钟,正好八点过五分,上班迟到五分钟。孔医生瞥一眼小邢,瞅见她搭拉个脸,心里明白,邢老板很是不满。

刚上班,诊所里没病号,孔医生拿本医学书,捧在手上,怎么也看不下去。站起来,坐下,坐下,又站起来,喝口水,叹声气,心神不定。心想,我这把年纪了,这是何苦呢。本想退休了,发挥点余热,可在这里不顺心,不开心。哎,此地不乐,未必彼处也愁……。经过一天的思考,孔医生辞职的决心已定。

下午,下班时间到了,孔医生把平日喝水的保温杯和几本医学书籍放进提兜,告辞了诊所老板。

孔医生走到小区大门口,拐到旁边一家杂货店,把一张处方纸递给店主,“冯师傅,这上写有我的手机号,从明天起,我不来小邢诊所上班了,如果有哪位病号还愿意找我看病,你可以告诉他们我的手机号。谢谢了。”

孔医生从杂货店出来,回头望一眼不远处诊所的牌匾。哦,这里有多少我治愈的病号,这里有多少张熟悉的面孔。在这里,曾收获多少感谢的话语,收获多少感激的目光。他们不知道我为什么要离开这里,更不知道我心中的憋屈。哦,再见了。孔医生不敢再回头,他怕控制不住,眼泪掉下来。于是,大步流星,很快消失在人群中。[1]

作者简介

王植林,河北省邯郸市,公务员退休。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