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毅伯攻克金陵
《威毅伯攻克金陵》节选于晚清政论家薛福成《庸庵笔记》[1]的上卷。
薛福成(1838年4月12日~1894年7月21日),字叔耘,号庸盫,江苏无锡宾雁里人,出生于书香门第、官宦之家。近代散文家、外交家、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者之一、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起者[2]。自幼即受时代影响,广览博学,致力经世实学,不做诗赋,不习小楷,对八股尤为轻视。
目录
原文
宫保威毅伯曾公之围金陵也,猛攻二年,盛暑鏖兵,迄不能下。自朝阳门至钟阜门,开地道三十三处,篝火而入地,崖崩而窟塞,则纵横聚葬于其中。贼或穿隧以迎我,熏以毒烟,灌以沸汤,则题者幸脱,而悫者就歼。盖每穿一穴,为贼所觉,而将士须臾殒命者,率常数十百人。一日,穴地已过城根,贼尚未觉。会贼有以枪插地者,穴内军士见枪首入地,疑贼已觉而刺之也,急以手引枪入地数尺,贼始知官军在地下,复迎击之。
官军或退或死,复开他道,或为山石所隔,或将近城根。贼酋李秀成登陴遥望,见其上草色,辄知下有地道。官军既克伪天堡城,即所谓龙膊子者也,在太平门外,高踞钟山之顶,俯瞰城中。提督李臣典与公密商‘排巨炮三层于其上,昼夜对城轰击,无一息停。城堞皆颓,贼不能立足。曾公始下令军士,各持柴草一束,掷之城下,高与城齐,示将由此登城者。贼并力严备,不暇他顾,又隔于柴草,不能了望。
官军于近城龙膊子山之下,觅得一隧,乃前数月所开,为贼所觉而中废者。曾公知贼不复防此道,派千人由此挖至城下,实火药三万斤于其中,封筑完固,填以大石。口门留一穴,以粗竹数丈为引线,贯入穴中。竹内用大布数匹,包火药实之。
及期,各军严阵以待,火始入时,但闻地中隐隐若雷声,约一点钟之久,俄而寂然,众又以为不发矣。忽闻霹雳砰訇,如天崩地坼之声。城垣二十余丈,随烟直上,万众属目,咸见是城耸入云霄也。大石压下,击人于一二里外,死者数百人。诸军由缺口冲入,其上有黑云一阵随之。既而城中火起,共见火光中有若金星一个,腾入云端,继有白光一道冲上,盖皆宝气所化也。先是咸丰三年,粤寇之陷金陵也,募得一黔人善掘煤者,掘地道自仪风门入。及官军围金陵,黔人复在军中,曾公使挖地道自太平门入。
噫!一省垣也,而得失系于一挖煤者之手,亦异矣。曾文正公既至金陵,修治缺口,馋石识其处,铭曰:“穷天下力,复此金汤,苦哉将士,来者勿忘!”
著作简介
《庸庵笔记》是晚清政论家薛福成的一部见闻笔记。此书体例、分类及编目虽皆由作者亲手所定,然生前未及刊行,后由其子薛慈明将遗稿交薛氏门人萧山陈光淞校理,于光绪廿三年(1897)刊行问世。先后有光绪廿三年遗经楼刊本、宣统二年(1910)扫叶山房刊本、上海文明书局“清代笔记丛刊”本,1935年鲍赓生新式标点,编入上海新文化书社“笔记小说丛书”,1937年又有商务印书馆的“万有文库”本。又有《清代笔记丛刊》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3年标点本。今据《笔记小说大观[3]》本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