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信县
威信县是昭通市辖县。位于云南省东北部,东经104°41′-105°19′、北纬27°42′-28°07′之间。东与四川叙永县、古蔺县接壤,南与贵州省毕节县、云南省镇雄县相连,西与彝良县和四川省筠连县交界,北与四川珙县、兴文县毗邻。东西最大横距57千米,南北最大纵36.6千米,总面积1416平方千米总人口42万人(2012年末)。全县辖7个镇、3个乡(其中1个民族乡):扎西镇、旧城镇、罗布镇、林凤镇、长安镇、庙沟镇、水田镇、双河苗族彝族乡、高田乡、三桃乡。县政府驻扎西镇。
地处四川盆地南缘与云贵高原北缘之间的过度地带,属山地、丘陵地貌。山区占总面积的90%,河谷间小坝区占10%。主要河流有扎西河、罗布河、麟凤河。省道302线穿境而过。景点、纪念地有扎西红军烈士陵园、扎西会址、扎西会议纪念馆、两合岩、观斗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大雪山原始森林、天台山溶洞[1]奇观、瓦石棘人悬棺等。
目录
历史沿革
威信县古名卫靖司,谐音更名为威信,取国家宣威立信与民之意。两汉为犍为郡南广县地。三国蜀汉为朱提郡南广县地,属益州。西晋为益州朱提郡南秦县地,东晋至南朝梁属宁州南广郡地。北朝周属南宁州。隋开皇年间属南宁州总管府协州辖地;大业年间为东爨地。唐初属剑南道戎州辖地,唐南诏国为芒布部地。宋属梓州府路易溪部、芒布部。元属芒部路军民府,至元十年(1273)置芒部路,下辖益良州、强州。
明洪武十五年(1382),芒部路改置芒部府,属云南布政司,同年徙治纳冲南七里;洪武十六年(1383)改属四川布政司;洪武十七年(1384)改置芒部军民府,同年撤并强州、益良州。成化年间,芒部军民府徙治纳冲。嘉靖五年(1526),芒部军民府更名镇雄军民府;升母响寨置威信长官司,升却落角置安靖长官司,均属镇雄军民府,安靖、威信(今三桃区新街乡)长官司在今威信境内。“威信”一名始此,即“宣成立信与民”之意。万历三十七年(1609),镇雄军民府改置镇雄府。
清初袭明制,为镇雄土府辖地,属四川省。雍正五年(1727)3月,镇雄府改土归流,划归云南省。雍正六年(1728)2月,镇雄降为散州往属于乌蒙府,镇雄州判驻威信。雍正八年(1730)7月,乌蒙府更名为昭通府,属迤东道。光绪三十四年(1908)10月,升镇雄州为直隶州,属迤东道。民国六年(1917),由镇雄县析置威信行政区,属滇中道。民国十年(1921),行政委员驻地迁于扎西。民国十八年(1929)撤滇中道,威信行政区直属省管。民国廿一年(1932)威信行政公署改为设治局,民国廿三年(1934)9月,成立威信县。民国卅一年(1942),威信县属云南省第一行政督察区(驻昭通县)。
1950年7月,威信县属昭通专区。1954年12月20日,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复:云南省威信县第五区水田乡飞地木瓦房村(包括白泥、后山、龙塝等自然村,合计1266人,面积约1平方千米)划归四川省古蔺县石坝区管辖(1952年9月14日交接)。1970年,昭通专区改为昭通地区,威信县属昭通地区。1996年,威信县辖2个镇、9个乡:扎西镇、旧城镇、罗布乡、三桃乡、麟凤乡、长安乡、庙沟乡、高田乡、双河苗族彝族乡、石坎乡、水田乡。县政府驻扎西镇。2001年8月,昭通撤地设市,威信县属昭通市。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威信县常住总人口总人口328184人,其中:扎西镇63266人,旧城镇26039人,石坎乡30051人,双河乡25779人,高田乡25647人,罗布乡44300人,林凤乡32420人,长安乡25161人,庙沟乡16084人,三桃乡25875人,水田乡13562人。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2],威信县常住总人口385865人,其中:扎西镇124458人,旧城镇27314人,双河苗族彝族乡28364人,高田乡27419人,罗布乡48666人,林凤乡39763人,长安乡27406人,庙沟乡18293人,三桃乡28888人,水田乡15294人。
2012年8月30日,省政府批复同意撤销威信县水田乡、长安乡,设立水田镇、长安镇(云政复[2012]68号)。全县现辖7个镇、3个乡(其中1个民族乡):扎西镇、旧城镇、罗布镇、林凤镇、长安镇、庙沟镇、水田镇、双河苗族彝族乡、高田乡、三桃乡。
视频
威信县 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溶洞是如何形成的 它们的主要成分是什么?,搜狐,2018-05-31
- ↑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出来了 ! ,搜狐, 20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