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奶頭
圖片來自大眾網

奶頭也稱乳奶頭,是哺乳動物乳房中央突起的圓柱狀部分,比乳暈和乳房要硬。人類女性乳頭是重要的性感帶,具有哺乳功能。[1]

乳頭由緊密的平滑肌和結締組織組成。平滑肌環行或放射狀排列,當遇到性刺激或機械刺激時,平滑肌收縮,可使乳頭變硬凸起。[2]

目錄

一、發育過程:

女孩子在青春期前,乳頭會單獨凸起。此後,乳頭和乳房隆起一個小丘。隨着乳房的進一步增大,在乳房輪廓之中,乳頭和乳暈突起並增大。乳頭到了成熟階段,一般人的乳頭是凸起在外的。未婚婦女與未育婦女的乳頭均較小,只有在妊娠以後,乳房與乳頭受到孕婦體內雌激素與孕激素的作用,乳腺小泡與乳腺管增殖,乳頭才漸漸增大,變得更為凸起,為哺育孩子做好準備。正常乳頭為圓柱狀的突起物,有孔,直徑約1厘米,高度約1.5-2厘米,深色。

男性乳頭

男人乳頭位於第四肋骨間隙,男人乳暈是圓形、有色素的皮膚,直徑15~35毫米,有時為縱橢圓形。乳暈部有少量毛髮和腺體,腺體有汗腺、皮脂腺和乳腺。乳頭可粗略地將其看作是筒狀的或圓錐狀的。它的形狀變化很大。正常形態時,乳頭高於乳暈平面0.5~1厘米。 正常情形下的男性乳頭狀如半球,乳暈乳頭均有色,當受到刺激時,它們裡面的平滑肌反射性的收縮會使乳暈縮小,乳頭立起。乳頭比較短小。而且乳腺管退化沒有哺乳或其它功能,但亦是性敏感部位。顏色大部份黑色居多,且有毛。

乳頭的用途

男女之間都有乳頭,男性乳頭的用途較為單一——外形整體美觀;女性乳頭除了外形美觀外,還肩負着養育下一代的重責。[3]

二、乳頭內陷:

(一)簡介:

乳頭內陷是一種較為常見的女性乳腺畸形,女性乳頭內陷的發生率為1%~2%。乳頭內陷的程度因人而異。輕者僅表現為不同程度的乳頭低平或回縮,受刺激後可凸出或可擠出乳頭。重者表現為乳頭完全陷於乳暈內,無法被牽出,呈火山口狀,並常伴有分泌物或異味。

(二)病因:

乳頭內陷的病因分為先天性及後天性兩種,大多數為先天性。乳頭包含15~20根乳腺導管的開口,乳腺導管的周圍由乳暈延伸的平滑肌所包繞。先天性乳頭內陷的主要原因是乳頭胚胎髮育期中胚層增殖障礙所致,表現為乳頭、乳暈的平滑肌和乳腺導管發育不良,致乳腺導管未能導管化,形成短縮的條索,以及其周圍的平滑肌和纖維結締組織短縮導致乳頭下支撐組織缺乏,加上乳腺導管向內牽拉,致使乳頭外凸不明顯或乳頭內陷。後天性乳頭內陷則系乳頭受乳腺內病理組織牽拉引起,最常見的原因為乳腺癌,其次為感染、外傷及乳腺手術後瘢痕牽拉,偶見於下垂的巨大乳腺。

(三)臨床分類:

乳頭內陷的分類方法有很多,國內外教科書中最常用的分類方法為根據乳頭內陷深淺程度分成三型。I型(輕度):為部分乳頭內陷,乳頭頸部存在,能輕易被擠出,擠出後乳頭大小與正常人相似。Ⅱ型(中度):為乳頭完全凹陷於乳暈之中,但可用手擠出乳頭,乳頭較正常小,多半無乳頭頸部。Ⅲ型(重度):為乳頭完全埋在乳暈下方,無法使內陷乳頭擠出。

(四)術後併發症:

1.切口感染:

是乳頭內陷手術最常見的併發症。因為乳頭內陷的疾病特點,很多病人術前就存在感染或慢性炎症,有些手術中採用的植入物也可能增加感染的風險。術前要做好局部清洗消毒,待局部炎症控制後再行手術治療,以降低感染發生率,一旦術後發現感染應儘早採取抗生素及局部切開引流等治療措施。

2.乳頭壞死:

是乳頭凹陷矯正手術災難性的併發症,主要與術中損傷了乳頭的供血血管或乳頭基底部荷包縫合結紮過緊有關。術中操作應儘可能的小心輕柔,儘量避免損傷乳頭的血運。一旦出現乳頭壞死,應等壞死組織界限清楚後徹底清除壞死組織,創面癒合後擇期再行乳頭再造術。

3.復發:

不同文獻報道乳頭凹陷手術的復發率不一致,為3.9%~10.6%不等。導致復發的主要原因為:乳頭下方短縮的組織束松解不完全,乳頭下方的支持組織無力或手術瘢痕的牽拉等。一旦發生可於術後6個月再考慮行二次手術。

4.乳暈變化:

主要由於術中動員乳暈組織支援乳頭所致,表現為形狀改變或變小,一般不影響功能,外觀可通過紋刺法改善。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