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太倉市城廂鎮

太倉市城廂鎮隸屬於江蘇省太倉市,為太倉市政府所在地,南臨上海市嘉定區,西鄰崑山市。是江蘇省接軌上海的第一站,是江蘇省接通上海市的門戶城市。[1]

城廂鎮距離上海市市中心30公里,是距離上海最近的城市,在建蘇南沿江高鐵在城廂鎮南郊地區設有客運南站互聯南京市和上海市。按照總體規劃城廂鎮將發展成為中等規模的城市,主城區面積150平方公里,規劃人口80萬,成為上海的半小時衛星城。

2018年10月9日,城廂鎮入選2018年度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前100名。

2019年9月11日,城廂鎮入選「2018中國鄉鎮綜合競爭力100強」。

2019年10月8日,入選2019年度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前100名。

中文名:城廂鎮

外文名:Chengxiang town

別 名:婁城,金倉

行政區類別:鎮

所屬地區:江蘇太倉市

地理位置:南鄰上海嘉定區,西鄰崑山市

面 積:52.95平方千米(2017年)

下轄地區:6個行政村,16個社區

政府駐地:太倉市城廂鎮太平南路76號

電話區號:0512

郵政區碼:215400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152096人(2017年)

著名景點:金倉湖國家級風景區

機 場:虹橋機場,浦東國際機場

火車站:太倉站、太倉南站

車牌代碼:蘇EJ、蘇EK、蘇EL、蘇R

區 位:江南地區,蘇南地區,沿滬城市

民 系:江浙民系 在建高鐵南沿江高鐵(南京—太倉—上海)

鐵路交通:滬通鐵路(南通—太倉—上海)

目錄

行政區劃

截至2014年,城廂鎮轄6個行政村,2個村改社區,14個城市社區。鎮政府駐太倉市城廂鎮太平南路76號。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城廂鎮屬長江三角洲沖積平原,鎮地位於縣境西南邊緣,南鄰上海市嘉定區,西鄰崑山市總面積52.95平方公里。鎮中心處為北緯31°25′,東經121°05′。

地形地貌

地貌根據鹽鐵塘西側的「岡身」(古海岸線)原址發現貝殼以及河湖相沉積與淺海相沉積交替生成等情況表明,城廂地區曾經滄桑巨變。這段古海岸線在經過多次海浸海退後,終於變成地勢平坦的陸地,年代至少已有5000年。按農業區劃,鎮境屬長江三角洲,自東北向西南略呈傾斜。地面高程2.1~3.9米(1956年黃海高程系統)。

地質屬典型的長江口沖積平原,基底為侏羅系上統火山岩,上部為第四系沉積層,厚度大於97米,主要由粘性土、粉土、粉砂和淤泥質土構成。15米以內主要分成四層,自下而上分別為:湖泊、沼澤堆積層形成時代屬上更新世(Q3)。該土層上部為暗綠色粉質粘土,下部為黃褐色粉質粘土或粘土組成。一般埋深7~9米,含水量為24%~26%。湖泊、沼澤堆積層承載力標準值fk為200~240kPa(kPa為千牛頓每平方米)。淺海相沉積層由淤泥、淤泥質粘土組成,間夾薄層粉砂,分布於全鎮。層位穩定,厚1~14米以上,含水量一般為40%~46%。

淺海相沉積層承載力fk為70~80kPa。河口相衝積層由粉砂、粉土等組成,黃色或灰色。分布於北門街至南門街一線以東,東城河以西,新瀏河以北,呈帶狀。厚3~5米。河口相衝積層承載力fk為140~180kPa。硬殼層(表土層)由粘土、粉質粘土組成,褐黃色,厚2~4米,含水量為30%~40%,硬殼層承載力fk為90~120kPa。上述三層,為全新世(Q4),是較近形成沉積的地層。15米以下,由黃色粉土組成的河流相沉積物。其下臥層為灰色粘土與粉砂互層或間夾層組成的巨厚狀濱海相沉積物。

城廂鎮境內的斷裂構造,有北東東向的湖蘇斷裂(湖州~蘇州),形成年代較早。並有北西向斷裂,東南延伸至嘉定、上海;西北延伸至支塘、福山,形成年代較晚。歷史上除受周邊地區地震影響外,尚未發現震中發生在城廂地區的記載。

氣候特徵

城廂鎮地處北亞熱帶南部濕潤氣候區。受季風環流支配。冬季受北方冷空氣控制,以少雨寒冷天氣為主;夏季受副熱帶高壓控制,天氣炎熱;春、秋兩季是季風交替時期,天氣涼暖多變,乾濕相間。據太倉氣象站歷年氣候資料顯示:城廂鎮年平均氣溫15.3℃,降水量1070.3毫米,雨日129.5天,日照1977.1小時,相對濕度81%,霜期135天,霜日49.6天。

自然資源

1985年前測量資料表明,城廂鎮地下含水量並不太富裕,單井日出水量為600~1440噸。據太倉自來水公司1992年調查資料,城廂鎮地處長江古河道之泓線南緣,地下水富水性中等。

城廂鎮境域內的地下含水層可分五層。第一層量小質差,無利用價值。第二、三承壓水層,受海侵影響,為微鹹水,礦化度每升大於1克,埋深60~120米左右,含水層總厚度約30~56米,富水性良好,單井日出水量2400~2800噸,可作工業用水。第四、五層為淡水,尤其第四層富質優,是飲用水的主要開採層。其埋深分別為160~190米、250~280米,單井日出水量1400~2000噸,地質結構分析,自西往東、向南,含水層逐漸見厚。西郊以西,單井日出水量為100~1000噸,縣城往東、向南,單井日出水量為1000~3000噸。1974年2月,太倉自來水廠始開鑿深井,開採地下水。1975年~1984年,計開鑿深井15眼,累計供應地下水1860.77萬噸。地下水的開採,導致地下水位下降了23.5米,靜水位降至30.5米。目前,第四層地下水的年開採量約500萬噸,日平均1.1萬噸以上。

視頻

太倉城廂鎮幼教中心的表演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