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武备学堂
天津武备学堂,又称陆军武备学堂。为中国第一所陆军学堂。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正月,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仿照西洋军事学院所创立,以为宗旨。
以道员联芳为总办,荫昌任督办,杨宗濂为总办,聘德国军官为教官。从各营挑选精健聪颖、略通文义弁兵百余名入堂学习;其中有文员愿习武事者,一并量予录取;学制一年。另由汉教习讲授经史。
二十三年增设铁路工程科,招收学生四十人,学制一年,结业后发回各营,由各统领量材授事。二十六年六月,毁于八国联军之役。[1]
目录
学堂简介
1885年(清光绪十一年)2月,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创设于天津。道员李宗濂为首任总办,军事教习多聘用德国退役军官,首期百余学员,系从淮军中选拔的“精健聪颖”弁兵。
学堂初设步、马、炮、工程四科,1890年后增设铁路科。课程设置分学、术两科,学科教授中国经史、天文、舆地、格致、测绘、算学、化学、战法、兵器等;术科教授马、步、炮队操演阵式,枪炮技艺和营垒工程等。意在通过新式教育培养新型军事人才。学制1年。学堂取德国教学法,注重实际演练和考核。
每日教习以德语授课,学生靠翻译听讲。隔三五日到军营一次,演练筑垒、操炮技术和步、马、炮、工各队攻守战法,检验所学军事知识。精神教育内容陈旧,每日摘“古训”于黑板,令学生背诵,以激发“忠义”之心。考试制度严格,每逢月考、季考,李鸿章或派司道大员前往监考,或亲往检验甄拔。
毕业考试成绩合格者派回本营,量才任用,不合格者留堂补学。1889年曾派段祺瑞、商德全等5名学生赴德国留学。毕业学生多数成为各省新军骨干。其中段祺瑞、冯国璋、王士珍、曹锟、吴佩孚等,后成为北洋军阀首领。
北洋武备学堂的学规章程,奠定了晚清陆军学堂内部制度的基础,后为湖南、安徽、陕西、河南、山西等省创办武备学堂所参用。1900年八国联军攻陷天津,学堂被焚毁。
发布者: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编审室
视频
天津武备学堂 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天津武备学堂:中国近代第一所陆军军校,中国军视网,2019-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