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和核心艙
天和核心艙 |
中文名稱: 天和核心艙 發射時間: 2021年4月29日11時23分 發射場地: 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 所屬學科: 航天 |
天和核心艙是中國空間站天宮的組成部分。2021年4月29日11時23分,長征五號B遙二運載火箭搭載空間站天和核心艙,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 。
2021年5月9日,長征五號B遙二運載火箭末級殘骸已再入大氣層。5月18日消息:空間站天和核心艙完成在軌測試驗證。5月29日20時55分,天舟二號貨運飛船在海南文昌發射場成功發射。空間站天和核心艙將迎來第一位「訪客」。6月17日15時54分,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入軌後順利完成入軌狀態設置,按任務實施計劃,3名航天員隨後將從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進入天和核心艙。7月4日14時57分,經過約7小時的出艙活動,神舟十二號航天員乘組密切協同,圓滿完成出艙活動期間全部既定任務,航天員劉伯明、湯洪波安全返回天和核心艙,標誌着我國空間站階段航天員首次出艙活動取得圓滿成功。9月16日,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撤離空間站組合體。
2021年9月17日13時30分許,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反推發動機成功點火後,安全降落在東風着陸場預定區域。10月16日,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發射取得圓滿成功。天和核心艙滿足交會對接的任務要求和航天員進駐條件。
2022年2月,入選2021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
2022年11月1日4時27分,夢天實驗艙成功對接於天和核心艙前向端口,整個交會對接過程歷時約13小時。[1]
目錄
發射過程
2019年4月24日,天和核心艙正在規劃中。
2021年2月16日,記者從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獲悉,中國空間站天和核心艙、天舟二號貨運飛船等通過評審。
2021年4月23日,空間站天和核心艙與長征五號B遙二運載火箭組合體已轉運至發射區,後續將按計劃開展發射前的各項功能檢查、聯合測試等工作。發射場設施設備狀態良好,工程各參研參試單位正在全力備戰。
2021年4月29日,長征五號B遙二運載火箭已完成推進劑加注,計劃於29日中午11時許發射空間站天和核心艙。
2021年4月29日11時23分,長征五號B遙二運載火箭搭載空間站天和核心艙,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
2021年5月9日10時24分,長征五號B遙二運載火箭末級殘骸已再入大氣層,落區位於東經72.47°,北緯2.65°周邊海域,絕大部分器件在再入大氣層過程中燒蝕銷毀。
研發過程
根據飛行任務規劃,空間站工程分為關鍵技術驗證,建造和運營分3個階段實施,其中關鍵技術驗證階段安排了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首飛、天和一號試驗核心艙、神舟飛船、天舟飛船等6次飛行任務;建造階段安排了問天艙、夢天艙、神舟飛船、天舟飛船等6次飛行任務。
中國空間站命名為「天宮」,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和時代特徵,總體方案優化,通過交會對接和轉位組裝構成空間站本體。其基本構型包括天和核心艙、問天實驗艙Ⅰ和夢天實驗艙Ⅱ,每個艙段規模20噸級。空間站在軌運行期間,由神舟載人飛船提供乘員運輸,由天舟貨運飛船提供補給支持。空間站設計壽命10年,可根據需要,通過維護維修進一步延長壽命。額定乘員3人,乘組輪換期間短期可達6人。天和艙用於空間站的統一管理和控制以及航天員生活,有3個對接口和2個停泊口。停泊口用於問天艙、夢天艙與天和艙組裝形成空間站組合體;對接口用於神舟飛船、天舟飛船及其他飛行器訪問空間站。
2021年4月23日,空間站「天和」核心艙組合體亮相併穩穩轉運至發射區。在長征五號B遙二運載火箭頂端整流罩里,所包裹的正是空間站「天和」核心艙,它的重量是在20噸級,也是中國最大、最複雜的航天器。
2021年4月29日11時23分許,執行中國空間站「天和」核心艙任務的長征五號B遙二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發射。按照規劃,2021—2022年,中國將接續實施11次飛行任務,包括3次艙段發射、4次貨運飛船以及4次載人飛船發射,於2022年完成空間站在軌建造,實現中國載人航天工程「三步走」發展戰略「第三步」的任務目標。
2021年5月18日,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4月29日,發射入軌的空間站天和核心艙,先後完成交會對接、航天員駐留、機械臂等平台功能測試,以及空間應用項目設備在軌性能檢查,各項功能正常、運行狀態良好,已進入交會對接軌道,後續將繼續開展與天舟二號貨運飛船交會對接的準備工作。
主要用途
中國空間站「天和」核心艙1:1模型曾亮相珠海展覽,核心艙長16.6米,主要用於空間站的控制和管理,具備長期自主飛行能力,能支持航天員長期駐留,還能支持開展航天醫學和空間科學實驗。核心艙包括節點艙、生活控制艙和資源艙三部分,有三個對接口和停泊口,對接口用於載人飛船、貨運飛船及其他飛行器訪問空間站;停泊口用於兩個實驗艙與核心艙組裝形成空間站組合體,另有一個出艙口供航天員出艙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