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食蟻獸
大食蟻獸 |
中文學名: 食蟻獸 拉丁學名: Myrmecophagidae 英文名: anteater 別 稱: 大食蟻獸 界: 動物界 門: 脊索動物門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綱: 哺乳綱 目: 貧齒目 科: 食蟻獸科 分布區域:中美洲和南美洲從墨西哥最南端到巴西、巴拉圭 |
食蟻獸(拉丁學名:Myrmecophagidae),哺乳動物,僅3屬4種,分布於美洲。吻部尖長,嘴管形;舌可伸縮,並富有粘液,適於舐食昆蟲;耳小而圓;前肢力強,第三指特別發達,並呈鐮刀狀的鈎爪,後肢4~5趾亦具爪;頭骨細長而脆弱,無齒。喜食螞蟻、白蟻及其他昆蟲。
目錄
外形特徵
食蟻獸頭骨長而大致呈圓筒狀,顴骨完全,長的鼻吻部有複雜的鼻甲。齒骨細長,無齒。蠕蟲狀的長舌能靈活伸縮,且舌上富有由唾液腺分泌的唾液和腮腺分泌物的混合粘液,用於粘取眾多的蟻類。這些發達的腺體位於頸部。前肢有力,第三趾粗大,長着強而彎曲的爪,其餘各趾縮小。地棲的大食蟻獸用指關節及彎曲的趾行走,而小食蟻獸,即二趾食蟻獸和環頸食蟻獸完全或部分過着樹棲生活,步行時,前肢靠帶彎爪的內向趾背着地。食蟻獸體型大小相差懸殊,小食蟻獸大小似松鼠,不過350克,而大食蟻獸重達25公斤。大食蟻獸全身有長而粗的毛,毛色棕褐色,尾部肥大、多下垂的長毛,而其他樹棲種類身上和尾部的毛均較短,且尾有抓撓能力。
生活習性
食蟻獸用有力的前肢撕開螞蟻和白蟻的巢,用長舌捕食,囫圇吞下,靠胃部變厚的幽門磨研。所有食蟻獸在地面活動時都顯得緩慢而笨拙。而樹棲的兩個屬,前掌趾爪用作抓掛,以雙肢交替前進的方式沿着樹幹運動。小食蟻獸完全樹棲,並在高樹覓食;環頸食蟻獸,以樹棲為主,也常在地面活動,它們都是夜行性動物。而大食蟻獸則完全是地棲者,且主要為晝行性動物,當遇到危險時,以後肢站立,用尾或背作為支柱,形成穩定的三腳架姿態,用掌爪與對手撕打。雖然頭部毫無防禦裝備,但強有力的前肢和非常銳利的巨爪是富有威力的「武器」。 大食蟻獸主要棲於潮濕的森林和沼澤地帶,白天或晚上活動,善游泳;斑頸食蟻獸棲在樹上,也常下地;小食蟻獸樹棲。後兩種日間多隱蔽在密林或躲在樹洞裡,夜間出來覓食,常用前肢爪搗毀蟻巢。吃螞蟻、白蟻及其他昆蟲。大食蟻獸的舌頭能伸出口外0.5米多進行舐食。
食蟻獸性情溫和,動作遲鈍,但有極好的嗅覺,靠鼻子嗅出蟻穴,再用利爪把蟻穴弄開,它們總是十分小心,使蟻穴不至於被完全破壞。 食蟻獸用指關節行走,以保護它的長爪子。這使它們走起路來像個跛子。
生長繁殖
食蟻獸每年春天開始交配產仔,每胎產一仔。胸部長有六個乳頭,一般哺乳期為7個月。大食蟻獸對子女的照料非常用心,幾乎所在整個哺乳期間,它都含辛茹苦地看管着幼仔,生怕別的動物傷害它的愛仔。因此,大食蟻獸總是把幼仔馱在背上,形影不離,一直守護到母獸下一次妊娠時為止。[1]
分布範圍
種群現狀
大食蟻獸肉可食用,且因易於捕捉,數量大減,20世紀70年代被列為世界保護動物。 二趾食蟻獸和環頸食蟻獸完全或部分過着樹棲生活,隨着美洲原始森林的大量消失,它們瀕臨滅絕。
保護級別
全部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08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