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大韓高宗


大韓高宗(1852年-1919年1月21日)太皇帝,諱李㷩,字聖臨,珠淵,興宣大院君昰應次子也,母純穆大院妃閔氏。

1863年朝鲜国王哲宗死后无嗣,由王族李昰应之子即位为高宗,李昰应为“大院君”摄政,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加强中央集权,抑制地方势力,对外闭关锁国,放火烧毁进人朝鲜抢劫的美国 军舰,并多次击退美国军舰的进攻,击毁三艘美国军舰,远比日本的懦弱表现来得勇敢。1873年高宗成年亲政,大院君停止摄政,闵妃外戚集团掌权。

1894年朝鲜爆发大规模农民起义,6月6日清军在牙山登陆, 日本军队立即于7月6日在仁川登陆,并占领汉城,组织亲日派政府, 镇压了农民起义并和清军展开甲午海战,清军失败,签定马关条 约,承汄朝鲜成为日本保护国。1895年日本暗杀有反日倾向的闵妃。

1896年在俄罗斯的支持下,高宗宣布独立,成立“大韩帝国”,自 称“皇帝”,追封闵妃为明成皇后,日俄战争后,俄国战败。日本 在朝鲜没立日本派出的“统监”政权,强迫高宗退位由皇太子继位[1]

目录

韩始皇的大韓帝國梦

1896年高宗向清政府要求遣使議約,可謂確立朝鮮独立的重要關鍵。然因高宗避居俄館、列強對朝鮮獨立的懷疑,給予 清政府迥避的口實。這也使朝鮮意識到,唯有取得列強的承認才可確保獨立的姿態。高宗於1897年自俄館還宮,其後在朝臣的建議下稱帝、建立大韓帝國。改元稱帝顯現高宗獨立自主的決心,大韓帝國的建立與獲得國際承認則使朝鮮獨立正式獲得國際的認可改元稱帝的議論,始於1894年日本駐朝鮮公使大鳥圭介的發議。 在正式稱帝前,朝鮮內部雖屢有建請高宗稱帝之議,但在群臣意見分歧與各國使節的反對下作罷,僅以改年號、採行太陽曆, 作為朝鮮脫離中國的象徵。「改元」意味與中國關係的絕對脫離,從1894年軍國機務處發布書開國紀兀年、895年高宗奉 告獨立誓文,至馬關條約宣告中韓宗屬關係的結東,朝鮮逐步走向脫離中國的道路[2]

參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