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來自網絡 的圖片

大金花草[1]

中藥材名。本品為陵齒蕨科烏蕨屬植物烏蕨Stenolomachusanum(L.)Ching[SphenomerischusanaCopel.],以全草入藥。

四季可采,夏秋較佳。洗淨,曬乾或鮮用。功能主治為

清熱解毒,利濕。用於感冒發熱,咳嗽,扁桃體炎,腮腺炎,腸炎,痢疾,肝炎,食物中毒,農藥中毒;外用治燒燙傷,皮膚濕疹。

別 名 ;烏韭雉雞尾孔雀尾大葉金花草小葉野雞尾蜢蚱參石青葦野黃連水黃連 (《峨嵋藥植》)、牙齒芒(《廣州植物志》)、擎天蕨(《廣西中獸醫藥植》)、 雪仙草掃雪花 (《江西民間草藥》)、蜢蚱參(《中國植物志》)、 上樹細辛草青蕨 (《廣西中藥志》)、金花草(《廣東中藥》)、大金花草(《廣西中草藥》)、 石發地柏枝 (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 雉雞尾小雞尾草細葉狼箕花葉,鳳尾草烏竹牆柏細葉鳳凰尾 (《浙江民間常用草藥》)、土黃連(《福建中草藥》)

目錄

入藥部位

全草入藥。

性味

歸經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利濕。用於 感冒發熱,咳嗽,扁桃體炎,腮腺炎,腸炎,痢疾,肝炎,食物中毒,農藥中毒;外用治燒燙傷,皮膚濕疹 。

用法用量

0.5~1兩;解食物中毒,用鮮葉絞汁服;外用適量,鮮草煎水洗患處。

採集加工

四季可采,夏秋較佳。洗淨,曬乾或鮮用。

化學成分

葉含牡荊素(Vitexin)、丁香酸(Syringic acid)、原兒茶醛(Protocate-chualdehyde)和原兒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 含牡荊素(vitexin)、丁香酸(syringic acid)、原兒茶醛(protocatechu aldehyde)及原兒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等。

附方

治中暑發痧:鮮烏韭葉四兩。搗爛絞汁服。(《福建中草藥》)

治痢疾:鮮烏韭全草、鮮水娛蚣全草各一兩。水煎服。(《福建中草藥》)

治肝炎(急性黃疽型和無黃疸型傳染性肝炎):烏韭全草三兩。水煎汁分三次服,連服十至十五劑。(《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治急性支氣管炎:烏韭鮮葉二兩。水煎服。(《福建中草藥》)

治吐血、大便下血、尿血:雪仙草根莖三至五錢(鮮品加倍)。水煎服。(《江西民間草藥》)

治白濁、濕熱帶下:烏韭鮮全草一至二兩。搗爛絞汁,調米泔水服。(《福建中草藥》)

治對口瘡:烏韭鮮葉,以蜜或鹽同搗外敷。(《福建中草藥》)

治乳癰:烏韭根莖一兩.水煎,沖黃酒服;鮮葉搗爛敷患處。(《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治結合膜炎:烏韭全草一兩。水煎服。(《福建中草藥》)

治牙疳:雪仙草根莖燒灰存性三錢,冰片一分。共研細末,搽患處。(《江西民間草藥》)

治腳癬糜爛:烏韭全草水煎熏洗。(《福建中草藥》)

治跌打損傷:雪仙草根莖三至五錢。煎服。(《江西民間草藥》)

治跌打刀傷出血或腫痛,或傷口潰爛:大全花草葉,石仙桃葉,共搗爛敷患處。用大金花草乾粉撒布傷口,能止血,生肌,收口。(《廣西中草藥》)

治湯火傷:大金花草葉搗爛或研末,冷開水調敷患處。(《廣西中草藥》)

治毒蛇咬傷:烏蕨根莖搗敷並煎服。(《浙江天目山藥植志》)

治狂犬咬傷:鮮烏韭根莖五至六兩,用銅器水煎,空腹服,連服數日。服藥期間環境必須安靜。(《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治菜蟲藥(即雷公蘑、黃柴樹根)中毒(輔助治療):烏韭全草五至六兩。水煎服[2]。(《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形態特徵

烏蕨草本,植株高矮不一,矮的約30cm,高的可達1m。根狀莖短而橫走,密生赤褐色鑽狀鱗片。

葉厚革質,無毛;葉柄有光澤,葉片披針形可矩圓披針形,四回羽狀細裂;末回裂片闊楔形,

截頭或圓截頭,有不明顯的小牙齒或淺裂成2-3個小圓裂片;葉脈在小羽片上二叉。

孢子囊群位於裂片頂部,頂生於小脈上,每裂片1-2枚;囊群蓋厚紙質,杯形或淺杯形,口部全緣或多少齧齒狀[3]

分布區域

亞洲熱帶地區之 中國大陸南部 、 日本、喜馬拉雅山區、印度、菲律賓、東南亞、馬達加斯加 。

生長環境

適合生長的範圍廣,於海拔200~1,900公尺間的山坡地、田邊、路旁、溪溝、林下等地均可生長;台灣全境山麓陰涼處或山地路旁皆有分布。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