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大西洋鱈魚

中文學名: 大西洋鱈魚

拉丁學名: Gadus morhua (Linnaeus, 1758)

科: 鱈科

門: 脊索動物門

亞門: 脊椎動物亞門

種: 大西洋鱈

目: 鱈形目

別稱: 大西洋鱈、大西洋真鱈

界: 動物界

屬: 鱈屬

綱: 輻鰭魚綱

亞綱: 新鰭亞綱

分布區域: 北大西洋及北極圈海域

命名人及年代: Linnaeus,1758年

大西洋鱈魚(學名:Gadus morhua(Linnaeus, 1758),為鱈形目鱈科鱈魚的一種魚類。原產於從北歐至加拿大及美國東部的北大西洋寒冷水域。棲息範圍廣泛,從沿海至大陸棚,以及許多開闊海域。屬雜食性,以藻類、甲殼類、魚類、頭足類等為食。大西洋鱈魚是全世界年捕撈量最大的魚類之一,為高經濟價值的食用魚,作為商業魚種,其主要出口國是加拿大、冰島、挪威及俄羅斯,日本產地主要在北海道。此魚也是重要的養殖和游釣魚類。

目錄

形態特點

背鰭硬棘:0枚;背鰭軟條:40-55枚;臀鰭硬棘:0枚;臀鰭軟條:33-45枚;椎骨:51-55枚。上頜隆突,下頜具顯著觸鬚。側線在胸鰭處彎曲,背前區的距離不到總體長的1/3,體高為體長的1/5。體色多變,背側及體上部的色彩由褐色漸變為綠色或灰色,腹部淡化呈灰白色,腹膜銀色。

生存習性

根據水溫、食物供應和繁殖地的變化進行季節性遷移,遷徙時隨溫暖水流成群遊動。儘管更偏好2-11℃的棲居地,但在低於-1.5℃水域活動的種群也有過發現,它們能經受如此低溫要歸功於體內的血液防凍蛋白,這些蛋白可以防止血液冰晶化。

喜成群遊動,某些鱈魚種群似乎有主導者(最大尺寸的魚),它帶領魚群通過洄游路線,也有推測認為,最年幼的鱈魚實際是從年長者那裡獲悉遷移路徑,而魚類資源的變化(如老成魚的減少等)可導致不同遷徙路線的誕生。雄魚依身體尺寸和互斗優劣決定等級次序,大魚主導小魚,這類高等級的鱈魚更可能承擔起守護領地的重任。

分布區域

主要分布於大西洋東北和西北海域,北冰洋、印度洋以及南極海域也有分布。

主要分布國家和地區(海域):比利時、加拿大、丹麥、愛沙尼亞、法羅群島、芬蘭、法國、德國、格陵蘭島、根西島、冰島、伊朗、馬恩島、澤西島、拉脫維亞、立陶宛、荷蘭、挪威、波蘭、俄羅斯、斯瓦巴德群島、瑞典、英國、美國。

繁殖狀況

隨水溫季節性變化的繁殖期到來時,許多大西洋鱈魚開始組群遷徙,在冬季和早春進入溫暖水域產卵,當魚群游向近海,發現大量獵物時,它們會暫時分散覓食。儘管全年都可繁殖,但高峰期出現在冬春兩季。每年一次的產卵期持續3個月。產卵時形成每立方米超過一條的高密度魚群,在同一水層通常有多條鱈魚同時產卵。繁殖地一般在5-7℃的洋底。在孵化出柳葉狀稚魚前,魚卵在水中漂浮大約2-3周。不同種群的年齡和尺寸時常變化,東北向的大西洋鱈魚5-7歲進入性成熟期,南方的則少至2-3歲,一些研究暗示,它們進入性成熟期的年齡和尺寸正在減少。雙親對後代不提供親代撫育,稚魚的高死亡率也部分歸因於雙親撫育的缺乏,高產的繁衍方式可能是後代被拋棄的主要原因。儘管存活率低,但魚卵孵化的絕對數量仍然很可觀。

保護級別

列入《國際海洋考察理事會》(ICES)安全生物限制級(SBL)。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1996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2.3——易危物種(VU)。 [1]

參考資料

  1. [1],鱈魚有什麼營養價值呢 鱈魚怎麼做好吃呢 5號網 2019-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