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菓葉漁港
大菓葉漁港 |
---|
|
大菓葉漁港(Tuā-ké-hio̍h Hû-káng),或大菓葉碼頭[1],位於台灣澎湖縣西嶼鄉二崁村(大菓葉),主管單位為澎湖縣政府,屬第二類漁港。
大菓葉漁港自清領時期起,1970年澎湖跨海大橋通車之前,長期為西嶼島和馬公之間的交通樞紐。
目錄
介紹
澎湖四面環海,行政區域乃由星羅遍布的島嶼所構成,西嶼居民對外的交流只能仰賴船運,而在清領時期,航運則多倚靠人力划槳(搖櫓)的小船前往媽宮港,單趟航程約二、三個小時,若使用帆船,航行時間可略為縮短。
大菓葉為一地名,而非聚落名稱,早期古蹟建物為搭配渡輪時段之商業目設立,並無自然聚落。自清領時期起,大菓葉便是西嶼島之海上渡頭,其地理位置位於西嶼島中段東側,面朝澎湖內海,鄰近小池角聚落(今池東村、池西村),但行政區域被列入於今二崁村內。[2][3][4]
日治時期昭和三年(1928年),澎湖廳在大菓葉築建碼頭,又堆砌150公尺的石堤,提供一艘名為「通行丸」的機動船,供每日兩班從大菓葉往返馬公港,直到1945年二戰結束後,大菓葉漁港仍做為西嶼和馬公之間的公營運輸碼頭。
1953年,國民政府播款予西嶼鄉公所,自行建造交通船並負責營運,西嶼鄉公所遂建造一木造船隻「西基號」(21噸),但1957年間始終因載量有限和鄉公所經費短絀,且船隻保養不易等問題,無法再維持航線的營運,便轉由澎防部的軍差船來定期支援。1959年,大菓葉漁港獲得高雄港務局補助新台幣150萬,得以整修漁港。1969年,澎湖縣政府打造50噸的鐵殼船「光武號」,西嶼和馬公之間的交通獲得改善。
1970年之前,大菓葉漁港有賴對渡港口帶來的人潮,渡頭商旅興旺,可謂一度鼎盛煊赫。不過1970年12月25日,連結西嶼和白沙嶼的跨海大橋正式通車之後,不敵陸運競爭,維繫航運人潮的商家生意下滑,而原本往返大菓葉、馬公港航線的公營「光武號」因虧損狀況日益嚴重,爾後光武號也在1979年9月不慎焚毀,公家單位在無意復航的情況下,放棄修復光武號,大菓葉漁港便不再做為西嶼及馬公之間的渡頭,隨著交通優勢消失,當地商家陸續搬遷,繼而沒落。
大菓葉漁港因腹地狹小,偶有小池角村民漁船停泊外,使用狀態長年呈現低迷,即使臺灣省政府在1980年至2002年推行總計四期的「臺灣地區漁港建設方案」,大菓葉漁港也僅於第三期期間(1997年至2000年),獲得新台幣81萬元的補助整修經費。
交通船
曾航行往返西嶼大菓葉、馬公港的交通客輪資料,茲列表如下:
時間 | 年份 | 船名 | 材質 | 備註 | 來源 |
---|---|---|---|---|---|
清領時期 | 不詳 | 木製 | 未有公家運輸船紀錄, 船隻動力為風帆或搖櫓。 |
||
日治時期 | 1928年-? | 通行丸 | 木製 | 機動船 | |
民國時期 | 1953年-1957年 | 西基號 | 木製 | 21噸木造船。 載客量:50至60人、航程:40分鐘(單程), 船名取自時任西嶼鄉長呂自西及祕書王鳳基, 末代船長:郭清周(內垵人)。[5] | |
1945年後-? | 共同號 | 不詳 | |||
1945年後-? | 千歲號 | 不詳 | |||
1957年-? | 樂洋號 | 不詳 | 軍方船隻,支援用途。 | ||
1969年-1979年 | 光武號 | 金屬 | 50噸(鐵殼船)。 1979年9月間被火燒而毀損。 |
其他
參考文獻
- ↑ 〈大菓葉碼頭〉. Penghu.Info|澎湖知識服務平台.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06) (Chinese (Taiwan)).
- ↑ 〈池西村〉. Penghu.Info|澎湖知識服務平台.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16) (Chinese (Taiwan)).
- ↑ 〈池東村〉. Penghu.Info|澎湖知識服務平台. [2021-06-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14) (Chinese (Taiwan)).
- ↑ 蔡, 光庭. 《大海洋洋總是田 : 西嶼澳古厝聚落姓氏圖鑑》. 澎湖縣: 澎湖縣文化局. 2018. ISBN 9789860569117 (Chinese (Taiwan)).
- ↑ 李, 復源. 〈澎湖灣老船長郭清周 口述駕駛4艘交通船經歷〉. 澎湖時報. 2021-01-24 [2021-06-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6-29) (Chinese (Taiwan)).
- ↑ 宋, 國正. 〈西嶼大菓葉漁港風貌蛻變重生 鄉所今年開闢規劃將串聯沿岸觀光建設 展現漁翁島特色 〉. 澎湖時報. 2017-01-15 [2021-06-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6-28) (Chinese (Tai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