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大荔东岳庙岱祠乐楼

大荔东岳庙岱祠乐楼位于大荔县东十五公里处的朝邑镇大寨子村东之东岳行祠内。又名岱祠岑楼,坐北向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

中文名称 大荔东岳庙岱祠乐楼

地理位置大荔县东十五公里处的朝邑镇

别 称 岱祠岑楼 创建时间 北宋政和八年

目录

历史

建于北宋政和八年(1118),古人有诗云:“岱祠灵结芮城胎,宋代岑楼势壮哉”,岱祠为东岳庙的别称,岑是小而高的意思。据清康熙五十一年(1717)《朝邑县后志》(1959年朝邑县合并为大荔县)所载:“东岳行祠,一名崇佑观,宋政和八年 (1118)敕建,有碑记祠”。明代曾有重修,现存建筑多系明代建筑风格。具体重修年月不详,只有清乾隆六年(1741)《重修东岳庙记》云:“东岳庙不知建自何代,重修于唐,敕建于宋,再扩于明”。近从祠内发现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镌刻石碑一通,上载此时祠内建筑仍有“寝殿、座殿、献殿、长阁、香亭、牌坊、舞乐楼、东西戏台”等。舞乐楼即岱祠岑楼,现东西戏台等建筑全部毁除,唯有岱祠乐楼独存庙中。民国二十三年(1934),经我国著名建筑历史学家梁思成及近年陕西古代建筑专家鉴定,认为此楼历代重修,多照宋建法式复制,宋代部分建筑构件仍被采用,并长期保留。乐舞楼内现存两根金柱,粗壮而高,上下两端各有三至五厘米的明显收分,下端置有素覆盆式石础,均系宋代建筑原件。《朝邑县后志·东岳行祠》云“知县王兆鳌捐修事在康熙四十九年(1710)”,为历代修葺可见载者之一。

岱祠岑楼

乐楼系台基式建筑,通柱式木架结构。通体高十米,台基为长方形,基高两米,四周筑以矮墙,南面基沿正中修有门楼[2] 。进门通过廊房可入乐楼正庭。乐庭亦呈长方形,长八点四五米、宽七点八零米,阔三间,进深亦三间。四周墙内竖落地木柱各四根,直通楼顶,撑起整体屋架。并以挑枋承托出檐,整体建筑逐层收分,似成塔形。楼上为重檐三滴水歇山顶,琉璃筒瓦覆盖,举折平缓,釉彩牡丹砌合成脊,琉璃龙头兽吻相对而立。两边山花均施釉彩龙虎装饰。一、二两层主楼四周环以回廊,二层亦出挑回廊和腰檐。一层廓柱与乐亭间距二点七五米。廊额上有卷头而无斗拱。二层四周枋上各承一踩单昂斗拱十辅作,三层四周各置五踩双昂斗拱五辅作。二、三两层四角均施垂柱,与角拱及角梁相接,翘起角檐,出跳深远。一、二两层廊房脊上正中竖有琉璃彩牌一块,上题“崇佑观”三字。乐庭正中金柱两根,上支棚木与楼板已毁,仰头可直视楼顶。乐庭周墙与一层廊房等高,系文人雅士听乐之处。二层有柱无墙,为民间奏乐祈神之所。民国二十三年(1934),梁思成所摄楼照,乐楼南端广场东西两边各竖有盘龙铁旗杆一根,高至八米,今已无存。

视频

丰图义仓 岱祠岑楼 金龙高塔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