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禮大同步道
大禮大同步道 基本資料
所在縣市: 花蓮縣秀林鄉
里程: 單程10.6公里
步道類型: 郊山步道
步道型態: 必須折返
海拔高度: 120~900公尺
高度落差: 780公尺
路面狀況: 土徑、木棧階梯
所需時間: 2 天 (往返)
難易度: 中
所屬園區: 太魯閣國家公園
山系: 中央山脈
最適季節: 全年
申請入山: 否
申請入園: 否
附近步道: 砂卡礑步道、 得卡倫步道、 清水大山登山步道、 千里眼山登山步道、 立霧山登山步道
相關植物: 東方肉穗野牡丹
基點: 無
大禮與大同部落,為太魯閣族原住民保留地,座落在砂卡礑溪溪谷與清水大山之間的平緩台地上,由於部落並無公路可達,大禮大同步道成為部落對外聯絡的唯一道路,偶而可見流籠頭輸送村民的物資,其餘端賴雙腳循山徑徒步而上,在原始山林中,只有滿天星斗及山巒美景相伴,享受遠離塵囂、反璞歸真的生活,是個遺世獨立的世外桃源。
步道前段急速陡升,3公里內需爬升800公尺,需要一些腳力,但路面平整好走,沿途可欣賞立霧溪出海口、花蓮平原、富世村,眺望清水山、千里眼山、塔山與三角錐山等山嶽,視野極佳、風景迷人。[1]
目錄
交通方式
開車
【太魯閣國家公園遊客中心】
循台9線經清水斷崖,轉往台8線往太魯閣,或台8線經長春祠至太魯閣,至太魯閣國家公園遊客中心停車場停車。
得卡倫步道入口位於台地北段步道西側大型車停車場旁,由得卡倫步道進入,即可接大禮大同步道。
大眾運輸
【太魯閣國家公園遊客中心】
花蓮客運1126、1129、1133、1141:花蓮火車站搭乘,於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站下車。
得卡倫步道入口位於台地北段步道西側大型車停車場旁,由得卡倫步道進入,即可接大禮大同步道。
路線地圖
出發點: 太魯閣國家公園遊客中心/得卡倫步道登山口
路線:
第一天:遊客中心/得卡倫步道登山口→(3.7K, 170分鐘)→大禮部落、大禮教堂→(6.9K, 240分鐘)→大同部落(宿)
第二天:大同部落→(6.9K, 220分鐘)→大禮部落→(3.7K, 150分鐘)→遊客中心/得卡倫步道登山口
備註:
1.大禮大同步道單程10.6公里,約6~7小時步程,入口共有三處:
A.得卡倫步道:入口位於太魯閣國家公園遊客中心,位於台地北段步道西側大型車停車場旁。 B.臺電輸水管:蘇花公路錦文橋北側旁(舊台九線往北),沿臺電輸水管(綠色)旁階梯往上走,進入砂卡礑林道,往大禮方向前行。 C.砂卡礑步道:目前因五間屋至三間屋路段損壞封閉,需確認通行才能前往。
2.本處步道地形陡峭、濕滑,道路錯綜複雜,建議由嚮導帶路,並良好規劃行程、控制行進時間。
3.可與立霧山、千里眼山、清水大山連走,屬健腳行程,需安排3~4天的時間。
4.目前二處部落居民多移居山下,部落住宿必須事先預訂。[2]
人文生態
大禮、大同部落
居民為太魯閣族人,在200多年前從台灣西部翻越中央山脈來此定居,在日據時代日人為便於管理,將大部份的原住民遷至平地,只有少數原住民仍留居原地。 大禮部落,舊稱「赫赫斯」(Xoxos),意為多蛇之地,海拔915公尺,居民以務農為生,以竹子和木頭為建材,打造成的竹屋,足具特色。部落遺留著老舊教堂及舊派出所遺址、小學地基,遙想當年部落群聚熱閙的景象。 大同部落,舊稱「砂卡礑」(Skadang),意為臼齒,海拔1128公尺,日據時期曾設有駐在所、蕃童教育所,是通往清水大山的必經之路。
得卡倫步道
以初至台地的太魯閣族得卡倫部落為名,為「楓香」之意。入口至大禮步道叉路口,長度2.5公里,落差約300公尺,來回約3小時,前段為之字形緩上的護草墊步道,後段土徑是一路陡升至高點,穿過桂竹林與大禮大同步道相接,途中太訓岩場、發電廠沈沙池,及有許多休憩平台及解說牌,設施完善,可眺望長春祠,俯瞰對岸的富世村、立霧溪注入太平洋美景等。
大禮教堂
是大禮部落重要的地標,居民的信仰中心,因部落人口外移,現教堂廢棄,但建築仍保存完整,古樸的水泥牆身、優雅的造型,座落在風景優美的山林之中,吸引旅人佇足欣賞。
流籠
在沒有聯外道路的深山部落裡,流籠成為重要的運輸工具,以往山上沒有電力,利用水的摩擦力驅動流籠。後因無人能修繕流籠而荒廢。
動物
松鼠、臺灣獼猴、烏頭翁、小捲尾、紅嘴黑鵯、大冠鷲、鳳蝶、繡眼畫眉等,步道上昆蟲、蝶類、蛇類、鳥類及哺乳類動物等種類繁多。
植物
桂竹林、山蘇、秋海棠、山胡椒、野牡丹、馬纓丹、繡球花、台灣蘆竹、無患子、青剛櫟等低海拔闊葉森林。
地形地貌
地質年代為晚古生代至中生代,由層狀大理岩、綠色片石、矽質片岩等組成的九曲大理岩及白楊片岩。
特色
步道原始自然,生態豐富,風景優美宛若世外桃源,在沒有文明世界的干擾中,充份享受遠離塵囂、體會反璞歸真的生活。[3]
生態環境
登山步道大多穿行於林木蓊鬱的低海拔闊葉森林,部落附近則有當地居民所種植的桂竹林,還可見到種植蔬果的田野風情,沿途鳥鳴不絕,不時還可遇見松鼠、臺灣獼猴等野生動物。
第一站 大禮部落(舊稱赫赫斯,Xoxos)
大禮部落海拔915公尺,太魯閣人舊稱「Xoxos」,分為上、下兩部落。上部落在原大禮派出所上方高地,民國68年,居民移居山下,部分居民仍常回到原部落從事農耕。
- 大禮大同步道-大禮部落傳統屋舍
早期曾設有小學,現仍可隱約可見當時學校之舊址,大禮部落仍有部分居民,以務農為生,種植蕗蕎、箭竹、玉米、高麗菜、四季豆、青椒等農作物,山居生活恬靜,保存古早房屋,以木頭為建材,建造造型古樸、堅固耐用的家屋。
第二站 大同部落(舊稱砂卡礑,Skadang)
大同部落又稱砂卡礑部落,太魯閣人稱為「Skadang」,意思是「臼齒」。位於砂卡礑溪中游左岸上方之平台,海拔高度為1128公尺,日治時期曾於此地設有駐在所,管理附近之太魯閣族部落,至1945年始廢止。目前居民種植玉米、青椒、高麗菜、四季豆、甜柿、雪蓮等作物。 近年大同大禮居民組成「同禮部落自然生態自治協進會」,以「與自然協調、對環境友善」為前提,致力部落的營造。[4]
視頻
登山/花蓮大禮大同步道,走進原始山林、與世無爭!
【登山健走】EP06 來去山上住一晚 走一次 大禮大同步道
立霧山 | 大禮部落 | 大禮禮拜堂 | 夜宿達道的家 | 台灣小百岳#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