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花繁殖方法
'
大理花繁殖方法'
大花黃牡丹屬落葉灌木。僅產於米林、林芝,生於海拔2900-3200m的雅魯藏布江河谷及山坡林緣。它以植株高大、花朵碩大而顯著、心皮數較少區別於滇牡丹,是極珍貴的牡丹觀賞、育種材料。屬於國家二級保護植物。
英名 Paeonia ludlowii科屬 毛茛科芍藥屬大花黃牡丹是我國八個牡丹種之一,花朵絢麗動人,野外存活僅6000 株左右,且僅分布在西藏林芝地區八一至米林70公里的狹長地帶。大花黃牡丹的根部可作為藥材,一些人把它當一般的藥材進行了毀滅性的挖掘。
目錄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落葉灌木。高1-2.5m,最高可達3.5m。葉為2回3出複葉,帶有美麗的青銅色。花(2)3-4朵生枝頂或葉腋,直徑8-12cm;花瓣、花絲與花葯均為黃色; 心皮1,少數2。花期5月,果期8-9月。它以植株高大、花朵碩大而顯著、心皮數較少區別於滇牡丹P.delavayi,是極珍貴的牡丹觀賞、育種材料。
落葉灌木,基部多分枝而成叢,高達3.5米,根向下逐漸百變細,不呈紡錘度狀加粗。莖灰抄色,徑達4厘米。葉二回三出複葉,兩面無毛,上面綠色,下面淡灰色,葉柄長9-15厘米,小葉9枚,葉片長12-30厘米,寬14-30厘米,每邊的側生3個小葉的主小葉柄長2-3厘米,頂生3小葉的主小葉柄長5-9厘米;小葉近無柄,長6-12厘米,寬5-13厘米,通常3裂至近基部,全裂片長4-9厘米,寬1.5-4厘米,漸尖,大多3裂至中部,裂片長2-5厘米,寬0.5-1.5厘米,漸尖,全緣或有1-2齒。花序腋生,有3-4花;花徑10-12。
生長環境
喜光,喜溫暖,不耐瘠薄,畏炎熱,生於海拔2900-3200m的雅魯藏布江河谷及山坡林緣。
分布範圍
西藏特有植物。僅產於米林、林芝。
生活習性
其原變型的模式標本采自雲南,西藏可能有分布。 大花黃牡丹通過長期的進化,對高海拔、半乾旱半濕潤生境有了很強的適應能力。它是一種抗旱能力較弱的植物,對環境中的水分依賴性較大;在原生境下大花黃牡丹的天然更新能力強,但在人為破壞的生境中,天然更新明顯受到抑制;人為砍伐不會導致大花黃牡丹致瀕,相反,砍伐可以促進新芽萌發生長。大花黃牡丹為喜光植物,種子在半濕潤半遮陰的條件下萌發生長良好;大花黃牡丹盛花期有側方遮陰時開花效果更好。大花黃牡丹的萼片數3~5片不等,苞片數5~6片不等,有中間過渡類型。
繁殖方法
大麗花系天然種間雜種,人工選育的歷史不長,多用扦插和播種繁殖,以扦插為主,一般在9-10月份進行,另外大麗花還可以分根和扦插繁殖是大麗花繁殖的主要方法,大麗花通過種子繁殖進行育種。
分根繁殖
此法最為常用。因大麗花僅於根頸部能發芽,在分割時必須帶有部分根頸,否則不能萌發新株。為了便於識別,常採用預先埋根法進行催芽,待根頸上的不定芽萌發後再分割栽植。分根法簡便易行,成活率高,苗壯,但繁殖株數有限。
種子繁殖
僅限於花壇品種和育種時應用。夏季多因濕熱而結實不良,故種子多采自秋涼後成熟者。垂瓣品種不易獲得種子,須進行人工輔助授粉。播種一般於播種箱內進行,20 C左右,4~5天即萌芽出土,待真葉長出後再分植,1~2年後開花。
播種苗在發芽後18天移栽,在5cm口徑的育苗盤內,溫度控制在16℃左右。30~35天後定植於12~15cm盆。生長期每10d施肥1次,或用;卉友15-15-30盆花專用肥。在定植後10d使用0.05%~0.10%矮壯素噴灑葉面1~2次,來控制大麗花的植株高度,也可待苗高15cm時摘心1次,增加分枝,使多開花。花凋謝後需及時摘除,減少養分消耗,避免殘花霉爛影響莖葉生長,又可促使新花枝形成,延長觀花時間。生長過程中要嚴格控制澆水,防止莖葉徒長,又能促使莖粗、花朵大。夏季高溫時,葉面應多噴水,有利於莖葉生長,但盆土不能過濕。霜前植株稍枯萎時,剪去莖葉,放半陰處,數天後挖起塊根,室內沙藏。
扦插繁殖
是大麗花的主要繁殖方法,繁殖係數大,一般於早春進行,夏秋亦可,以3~4月在溫室或溫床內扦插成活率最高。插穗取自經催芽的塊根,待新芽基部一對葉片展開時,即可從基部剝取扦插。也可留新芽基部一節以上取,以後隨生長再取腋芽處之嫩芽,這樣可獲得更多的插穗。春插苗經夏秋充分生長,當年即可開花。 6~8月初可自生長植株取芽行夏插,但成活率不及春插,9~10月扦插成活率低於春季,但比夏插要高。插壤以沙質壤土加少量腐葉土或泥炭為宜。[1]
注意事項
大麗花不耐澇,盆栽要留意挑選鬆散、排水性好的沙質泥土,而且參加恰當的基肥。地栽請求陣勢平整,土層深沉肥美,忌黏重壤土。盆栽成活後的大麗花,要實時上盆定植,生根後不宜深栽,以避免損傷塊根。
發育進程中要活期鬆土,實時修剪,增進分枝和增加營養的耗費,小苗要實時打頂,摘芽,有利於節制株形,讓其多着花。發育進程中要實時搭設支架以避免莖葉折斷。[2]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