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煙草博物館
大理煙草博物館 |
中文名: 大理煙草博物館 類 別: 民俗類 地 點: 大理 館藏精品: 煙俗文化 |
歷史文化古城大理給予遊客的不僅是太和寺遺址、南詔德化碑、崇聖寺三塔、下關的風、上關的花、蒼山的雪、洱海的月、蝴蝶泉、蛇骨塔等馳名中外的名勝古蹟,還有一段可讓遊客親臨的歷史,那就是全國獨一無二的煙草博物館。 大理煙草博物館座落在風光秀麗的蒼山腳下、洱海之濱,是一個獨具特色的博物館。它以濃郁的民族風情和悠久的煙草文化習俗,深深地吸引着來自天南海北的遊客。[1]
目錄
館藏文物
博物館裡除了大量煙俗文化的文字圖片外,還陳列着琳琅滿目的吸煙用具,它們長短不一,各具特色,有價值連城的袖珍水煙筒,也有民間常見的各式竹製、木製、鐵製吸煙用具。鐵製的吸煙用具還可作為防身武器使用。 當遊客細細品讀了那一段段煙俗文化後,來到煙草館旁的茗煙廳,迎面而來的漂亮的"金花"女,會雙手敬上由大理生產的、以著名的大理三塔寺命名的、高檔特製"紅三塔"牌香煙,白族 待客的最高禮節"三道茶"也會端在你的座位旁,吸着手中的煙,喝着沁人心脾的茶,仿佛吸食了一段古城大理悠長的文化歷史。
這時,大理煙草博物館帶給你精神上的收穫,已經遠遠超過夙願的得失了。
發展歷史
煙草的種植使用在大理已有很長的歷史。據博物館資料記載,清朝康熙年間,白族人民就已將煙葉作為主要產品出售。館中陳列的清乾隆三十四年的煙斗,足以說明當地人吸用煙草的普遍習俗由來已久。早在600年前,大理地區就對涼曬煙進行開發和利用,其著名的有雲龍天登煙、南潤樂秋煙、永川水泄帘子煙、濱川江邊辮子煙等,在清代這些煙就通過"博南古道"銷往中原和東南亞諸國。其色、香、味、狀都獨具民族特色。這些涼曬煙的種植和加工製作方法一直保留至今。本世紀30年代,隨着煙草在雲南的大面積推廣,煙葉種植和復烤加工,特別是煙絲加工和捲菸生產的迅速興起,大理地區逐漸成為雲南乃至全國的主要產煙區之一。大理各族人民在勞動創造中,與之形成的煙草文化習俗更是豐富多彩。
民間禮俗
煙草,在大理各族人民的日常生活中,歷來是作為一種社交禮節,普遍傳送着客來敬煙、雙手接煙的文化習俗,以示對賓客親友的尊敬和歡迎。他們的吸煙用具,一般都有長幼之分,幼者煙具短小,長者煙具則長大。長幼在一起吸煙時,多由幼者點火供長者先吸食,幼者其後,以此形成一種敬老尊長的傳統文化觀念。白族青年男女談戀愛時,姑娘往往要精心繡制一個配裝煙鍋、煙絲、火鐮、火石的煙荷包給對方作為愛情的信物,男方隨身配帶,以示對愛情的忠貞與永恆。男女雙方到了戀愛成熟時,其雙方的聘禮中也少不了煙草,男方到女方家中,則用吸煙點火來考女婿。保留至今的與煙草有關的文化生活習俗,構成了一幅幅濃郁的民俗風情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