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外灘街道

中文名 :外灘街道

所屬地區:上海市黃浦區

外灘街道位於黃浦江、蘇州河交匯處,東起黃浦江;西至福建中路、漢口路、湖北路、福州路、福建中路、延安東路、西藏南路;南至淮海東路、人民路、新開河路;北至蘇州河。轄區面積2.18平方公里,其中陸地面積1.85平方公里,下設17個居民委員會。[1]

目錄

地理環境

外灘街道,是上海黃浦區下屬的一個街道辦事處。外灘社區(街道)位於上海市黃浦區東北部,東臨黃浦江;南至新開河北路、人民路、淮海東路;西至西藏中路折延安東路、福建中路;北達蘇州河,地域面積2.18平方公里,居民64986人(2010年)。

社區建設

外灘是中共上海市委員會、上海市人民政府所在地,60%以上的市局機關設在街道境內。上海人民廣播電台、解放日報社、文匯報社也都設在這裡。有上海市牙防中心、黃浦區中心醫院、黃浦區推拿門診部、黃浦區牙病防治所及四川南路地段醫院、北京東路地段醫院,還有街道所屬的四川南路圖書館、北京東路圖書館、四川南路少兒圖書館、北京東路少兒圖書館,和文化中心1所,街道辦有福利工廠、養老院各1所。外灘街道按照"管理有序、服務完善、環境優美、文明祥和"的社區建設目標,潛心打造"平安、健康、服務、文化、陽光"五大社區,努力提高社區管理和公共服務水平,積極營造和諧社區的良好氛圍,全面推進社會主義小康社會建設,社區事務受理服務中心和社區文化活動中心達標工程正在興建之中。如今的外灘,人與自然更趨和諧,生活更為方便快捷,居民安居樂業。

歷史人文

外灘的地理位置優越,既可經吳淞江直抵太湖周圍的魚米之鄉,又能溯長江深入中國腹地。開埠後原設廣州香港澳門、南洋等地的洋行紛至沓來,先後在外灘租地造屋,開設銀行洋行等。隨着城市經濟和建築技術風格的發展,從南蘇州路到延安東路的外灘建築經過3次大規模的改建,到本世紀二三十年代,已經形成獨特的格局。它們一般都體量較大、用料考究、裝飾豐富、施工地道,在建築規模、空間布局、結構技術與建築風格上大都反映了當時西方同類建築的水平。它們面向黃浦江,高低錯落有致,形成十分豐富的天際線。

自英法先後劃定租界後,就在外灘一帶開洋行、設領事館、築道路、建碼頭,並逐漸由東向西發展。到19世紀中期,已形成今道路格局。街道有北瀕吳淞江,東臨黃浦江的優越地理位置,又是江海關所在地,外商貨船都在這裡裝卸,逐漸形成為外商進出口貨物集散地。上海解放初期,外灘街道經過一系列社會改革和整頓,社會面貌不斷更新。1958年街道開始組織家庭婦女參加集體生產勞動,至1960年街道組織起一批里弄生產加工組、居民食堂、託兒所等集體事業,部分單位逐步發展為街道工廠。1984年5月,劃歸區集體事業管理局。1979年,大批知識青年按政策返滬,街道創辦合作社,開設各類店、站。1984年下半年,又興辦起街道工商企業,開辦福利工廠,為地區內傷殘、弱智人提供服務社會、自食其力的機會。1992年街道企業擴大規模,經營電訊器材、電子元件、機電五金、建築五金、化學試劑、化工原料、服裝等,一批建於三四十年代的老式里弄建築,在解放後不斷得到改建。河南中路北京東路口的興仁里、如意里已被改建成由6層新式公房組成的里弄,其中興仁里改建後連年被評為市級優美新村。

視頻

打卡上海步行街外灘的美食街,經濟實惠又美味

參考來源

  1. [ (附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