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複合稅是中國科技名詞。

世界上所有的國家中,只有我們中國的文化[1]是始終沒有間斷過的傳承下來,也只有 「漢字」是世界上唯一的古代一直演變過來沒有間斷過的文字形式[2]

目錄

名詞解釋

複合稅是對同一稅目的貨物同時使用從量和從價兩種計稅標準而課徵的關稅。

常見的複合稅分類

複合稅按從量、從價的主次不同又可分為兩種情況:

1、一種是以從量稅為主加征從價稅,即在對每單位進口商品徵稅的基礎上,再按其價格加征一定比例的從價稅。

2、一種是以從價稅為主加征從量稅,即在按進口商品的價格徵稅的基礎上,再按其數量單位加征一定數額的從量稅。

複合稅的優缺點

複合稅的主要優點:可以廣辟稅源,能夠充分而有彈性地滿足國家財政需要;便於發揮各個稅種特定的經濟調節作用,可以全面體現國家政策;徵稅範圍較為廣闊,有利於實現公平稅負目標。

複合稅的主要缺點:從價稅額與從量稅額的比例難以確定。

術語

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組織開展的包括我國自然科學和哲學社會科學諸學科名詞術語的規範和審定,「對支撐科技發展,保障語言健康,傳承中華文化,促進社會進步,維護民族團結和國家統一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和意義」。該機構界定的「科技名詞」(terms in sciences and technologies)也稱為「術語」,「是專業領域中科學技術概念的語言指稱,即科學技術概念在語言中的名稱」。

因此無論是文化核心詞還是學科的專業術語,都是概念的語言指稱或詞和短語的固化形式。術語雖屬語言中詞彙的組成部分,卻與一般詞彙有較大區別。即為便於語言之間的信息交換,術語反映的是現代世界科學技術的通用概念,術語所指稱的概念特徵、概念關係、概念定義、概念體系、概念訂名具有國際化和超語言性的特徵。中國名詞術語規範的國家標準實際上主要是基於漢語制訂的,而漢語名詞術語審訂原則和方法又很大程度上參照了術語規範的國際標準,絕大多數現代漢語的科學技術術語是音譯或意譯的西方語言術語。這種做法無疑可以促進不同國家語言之間的信息交換,但是術語規範化在提高語言信息交換效率的同時,也會對語言多樣性的保持和語言的自主創新產生消極影響,因此語言規範和語言創新是需要平衡與協調的兩種語言發展過程中同等重要的目標和趨勢。特別是對哲學社會科學的專業術語來說,術語所反映的相關概念範疇與其指稱語言的關係非常密切,術語的規範制定與交流傳播也會受所屬語言的明顯制約。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