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塔赫特蘇萊曼

塔赫特蘇萊曼位於伊朗西北部的塔赫特·蘇萊曼的考古遺蹟位於火山區(volcanicmountainregion)的一個村莊中。該遺蹟包括有部份重建於(蒙古)可汗尼德(Ilkhanid)時期(公元13世紀)的襖教(拜火教)主聖堂(theprincipalZoroastriansanctuary)和薩桑王朝(Sasanianperiod)時期(公元6世紀和7世紀)奉獻給安哈希塔(Anahita)的神殿。該保護區具有很重要的象徵意義。拜火教主聖堂(thefiretemple)、宮殿和整體結構對伊斯蘭的建築(Islamicarchitecture)發展具有意義深遠的影響。

中文名 塔赫特蘇萊曼

外文名 Takhte Soleyman

國 家 伊朗伊斯蘭教共和國

所屬洲亞洲

批准時間 2003

目錄

歷史概述

美吉時代開始,塔赫特蘇萊曼這個所羅門的寶座就養育了直到今天依然深不見底,依然被人們尊崇的神聖的各施奈普湖。歷代王朝對它都有不同的稱呼,一些學者叫它帕拉斯帕的帕提亞城,不過這個稱謂現在還沒有被確認。對薩桑尼迪亞人而言它是基斯,對阿拉伯人而言它是什斯,對蒙古人而言它是一個桑特瑞斯的征服者。塔赫特蘇萊曼的遺址位於一個薩桑尼迪亞東南的一個非常遙遠的山谷中。薩桑尼迪亞湖周圍的巨大石頭城牆和38個瞭望塔建成於公元前三世紀,薩桑尼迪亞王在凱特斯芬進行加冕儀式的時候,也就是今天的巴格達附近。薩桑尼迪亞王徒步來到他教徒們永恆的避難所,來接受這神聖的授權儀式,雖然今天沒有留下任何遺蹟,但是那聖火之光卻延續至今。整個的塔赫特蘇萊曼紀念碑建立在一片高於周圍地面20米的高地上。現在所有已經變成廢墟的建築都曾經建立在一個橢圓形圍牆之中,其中外牆厚5米,高14米,全長1200米,有38個圓錐形的瞭望塔。外牆從薩桑時代就已經開始破落了。在伊犁坎迪亞時期一道新的城牆開始修建了。在伊科漢那地區,建成了一個新的連接原來南部地區的通道。在橢圓形的城牆裡面有兩個不同軸心的廣場形區域。在南廣場的中心是一個湖,北廣場的中心是一個古老的火廟。埃衛誒恩-伊-霍斯羅在這個湖的西北方向,在它的南面是埃衛誒恩伊加拉巴伊霍斯羅。[1] 塔赫特蘇萊曼在公元前624年被羅馬人征服的時候就整個被破壞掉了。

地理位置

塔赫特蘇萊曼遺址位於亞洲西南部,伊朗。北鄰亞美尼亞、阿塞拜疆、土庫曼斯坦,西與土耳其和伊拉克接壤,東面與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相連,南面瀕臨海灣和阿曼灣。西南部為厄爾布爾士山與科彼特山,東部為加恩-比爾兼德高地,北部有厄爾布茲山脈。西部和西南部是寬闊的扎格羅斯山山系,約占國土面積一半。中部為乾燥的盆地,形成許多沙漠,有卡維爾荒漠與盧特荒漠,平均海拔1,000餘米。僅西南部波斯灣沿岸與北部裏海沿岸有小面積的衝擊平原。西南部扎格羅斯山麓至波斯灣頭的平原稱胡齊斯坦。主要河流有卡流倫河與塞菲德。裏海是世界最大的鹹水湖,南岸屬伊朗。伊朗東部和內地屬大陸性的亞熱帶草原和沙漠氣候,乾燥少雨,寒暑變化大。西部山區多屬地中海式氣候。年降水量除西北部山區與裏海沿岸超過1,000毫米外,一般在50-500毫米之間。中央高原年平均降水量在100毫米以下。西南部地區與波斯灣中富有石油與天然氣,藏量居世界前列;另有、謀、鉛、鋅、重晶石、錳、硼砂等。主要城市有德黑蘭、伊斯法罕、設拉子、馬什哈德、克爾曼、大不里士等,各地有眾多古蹟。

影響意義

塔赫特蘇萊曼的北部被裡海的海包圍着,東邊是查勒斯河,南面是阿拉姆特和特格汗姆山谷,西面是一片叫做西菏澤的原始大森林,部分地區的海拔超過了4000米。因為這一地區有着大片的山地,在原始森林的下面還曾經有冰川覆蓋,從1902年甚至更早些時候開始就吸引了眾多的探險者來到這裡。塔赫特蘇萊曼的考古遺址在伊朗的西北部,坐落於一個火山地區的山谷中。這一遺址包括了索羅亞斯德教避難所的主要部分,伊犁坎迪亞(蒙古)十三世紀重建地區的一部分,以及薩桑時代(六到七世紀)一些屬於阿納海塔的廟宇,具有十分重要的象徵意義。其中火廟宮殿的設計,以及總體的布局都對伊斯蘭教建築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建築風格

[2] 薩桑王朝建築的特點和基本要素學不僅深刻影響了塔赫特蘇萊曼的建築設計,同時對伊斯蘭教地區的宗教建築的發展和其他文化領域都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塔赫特·蘇萊曼的整體設計體現了2500年以來該地區對火和水的崇拜。塔赫特蘇萊曼是薩桑城繁榮的延續,還有待於進一步的發掘;塔赫特蘇萊曼是索羅亞斯德教的教徒避難所的典型代表,是薩桑王朝富麗堂皇建築特點的完美統一,堪稱薩桑王朝建築的原型。作為索羅亞斯德教的教徒的主要避難所,塔赫特蘇萊曼成為了連接世界上最早的一神論的宗教地區。這個地方有着許多重要的象徵性意義,是遠古信仰融合以及聖經原型和神話傳說的見證,它的存在遠遠早於索羅亞斯德教的誕生。位於伊朗西北部的塔赫特蘇萊曼的考古遺蹟位於火山區的一個村莊中。該遺蹟包括有部分重建於(蒙古)可汗尼德時期(公元13世紀)的襖教(拜火教)主聖堂和薩桑王朝時期(公元6世紀和7世紀)奉獻給安那希塔(Anahita)的神殿。該保護區具有很重要的象徵意義。拜火教主聖堂、宮殿和整體結構對伊斯蘭的建築發展具有意義深遠的影響。從美吉時代開始,塔赫特·蘇萊曼這個所羅門的寶座就養育了直到今天依然深不見底,依然被人們尊崇的神聖的各施奈普湖。歷代王朝對它都有不同的稱呼,一些學者叫它帕拉斯帕的帕提亞城,不過這個稱謂現在還沒有被確認。對薩桑尼迪亞人而言它是基斯,對阿拉伯人而言它是什斯,對蒙古人而言它是一個桑特瑞斯的征服者。

視頻

土耳其蘇萊曼清真寺,寺庭院四角各有一根尖塔高聳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