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三大流派
基督宗教
基督教形成後,開始在羅馬帝國的許多地區流傳,引起羅馬統治者注意,期間不斷受到鎮壓和安撫;羅馬帝國晚期,基督教被定為羅馬帝國的國教;之後,隨着羅馬帝國的分裂,基督教也分裂為東、西兩個教派:東派以君士坦丁堡為中心,西派以羅馬城為中心。西部教派的羅馬主教成為西歐所有教會的首領,日後在此基礎上逐漸形成了教皇制,進入中世紀後,基督教成為歐洲占統治地位的宗教,對歐洲各國的文化產生深遠影響。11世紀,東、西方教會正式決裂,東部標榜自己的正統性,稱「希臘正教」,又稱「東正教」;西部教會標榜自己的普適性,稱「羅馬公教」,即「天主教」。16世紀歐洲出現宗教改革運動,羅馬公教內部陸續分化出若干個派別,其特點是使用刪減掉若干章節的《聖經》,被統稱為「抗羅宗」,又稱「新教」。因為歷史和文化原因,19世紀,新教(抗羅宗)在傳入中國時,中國人直接將其翻譯為「基督教」。其實,中國人所說的「基督教」一詞,特指從天主教會分裂出來的新教。
基督新教
基督新教又分為以下幾種
路德宗(Lutheran Church)又稱信義宗,是宗教改革後出現的新教主要宗派之一,是對以馬丁·路德的宗教思想為依據的各教會的統稱。它強調「因信稱義」 ,《聖經》的權威高於教皇;信徒憑《聖經》直接與上帝交通,不必通過教會神職人員作中介;不服從羅馬教皇管轄;教會的組織形式可因地制宜。路德宗於16世紀歐洲宗教改革時期出現於德國,後來主要傳布於德國北部和北歐各國。18世紀隨着德國移民傳入美國。在基督教近代傳教運動中,路德宗也傳到亞、非、拉地區。鴉片戰爭後傳入中國。
加爾文宗(Calvinists)又稱長老宗、歸正宗,是新教主要宗派之一,是以加爾文的宗教思想為依據的各教會的統稱。它強調信徒因信仰而得救;《聖經》是信仰的唯一源泉;相信上帝預定論,即人得救全憑上帝的預定,自己無能為力;基督只為「選民」而死;不相信聖餐中的餅酒是耶穌的肉體和血,不反對嬰兒受洗但屏棄祭台、聖像、祭禮;主張由教徒推選長老和牧師共同治理教會。加爾文宗於16世紀歐洲宗教改革時期產生於瑞士,後來逐漸傳布到荷蘭、法國、英國、東南歐國家和北美等地。在基督教傳教運動的過程中,它又傳入亞、非、拉地區。鴉片戰爭後傳入中國。
安立甘宗(Anglican Communion)亦稱聖公宗,歐洲宗教改革時期產生於英國,是新教主要宗派之一。1534年,英王亨利八世使國會通過法案規定英國教會不受羅馬教廷管轄,國王為教會最高首腦,聖公會為英國國教。它自稱與公教、正教同為古老教會,保有使徒親自傳下來的主教制度和正統教義;支持宗教改革;在禮儀方面承襲了羅馬天主教會的傳統,但也受到加爾文宗等教會很大影響。在英國殖民擴張活動過程中,安立甘宗逐步傳到北美、亞洲、非洲和大洋洲各國。19世紀後,安立甘宗傳入中國。1949年以前,它一直是中國基督教(新教)的重要宗派。
衛斯理宗(Wesleyans)又稱「循道宗」,是以該宗創始人英國約翰·衛斯理宗教思想為依據的各教會統稱。該宗於18世紀產生於英國。它提倡遵循各種道德規範;認為傳統傳教活動不足以應付現存社會問題,主張改良社會,着重在下層群眾中開展傳教活動;宣傳內心的平安喜悅即幸福。衛斯理宗主要分布於英、美、加拿大等國。鴉片戰爭後,它傳入中國,稱美以美會或監理會。1940年,中國的衛斯理宗各派系聯合為中華基督教衛理公會。
公理宗(Congregationalists)是新教主要宗派之一,16世紀後期產生於英國。公理即「公眾治理」之意,主張各教堂獨立自主,由教徒公眾治理,以民主方式推選牧師;不贊成設立統一管理機構,只設聯誼性機構;各教堂體制與禮儀由該堂信徒自已決定。獨立教會由教徒群眾管理。公理宗一般堅持《聖經》是信仰的權威,強調個人信仰自由。它於17世紀隨着英國移民傳入北美,在英語國家影響較大。19世紀初傳入中國。
浸禮宗(Baptists)是新教主要宗派之一,於17世紀初產生於英國和流亡於荷蘭的英國人當中。它反對給嬰兒施行洗禮,認為受洗者必須達到能夠理解受洗意義的成年期才能領受洗禮,並主張受洗者必須全身浸入水中,以象徵受死埋葬而重生;強調各教堂獨立自主,不受政府或其他教會幹預。浸禮宗在英國和美國的影響較大。鴉片戰爭後傳入中國。從美國南方傳來中國的教會稱作「浸信會」。
清教徒(Puritans)是基督教新教中一派,是16一17世紀英國加爾文派的信徒,主張以英國國教形式從上層深入進行宗教改革運動,要求清除國教會中保留的天主教舊傳統、繁瑣禮儀和教規;同時反對君主專制,厭惡王公貴族奢侈遊樂生活,提倡教徒過簡樸生活,因而被稱為清教徒。清教主義遂成為17世紀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思想旗幟。由於清教徒的社會政治成分複雜,在他們中間分化出溫和派和激進派。溫和派(長老派)代表大資產階級和上層貴族的利益,擁護君主立憲,不主張脫離國教會,只希望用加爾文主義進行改革。激進派(獨立派)代表中、小資產階級、中小貴族、城市貧民和鄉村農民利益,擁護共和政體,主張政教分離,反對溫和派的妥協,要求改組國教會,建立由信徒共同管理的獨立自主的教會。16一17世紀間,激進派清教徒猛烈抨擊英國國教制度,因而受到王國政府的打擊和迫害。不少激進派清教徒因在國內無立足之地而逃往異國。
列表
- 英國國教派-聖公宗 o 聖公會
- 路德派-信義宗 o 信義會 o 福音會
- 加爾文派-歸正宗 o 長老會 o 歸正會 o 清教會
- 衛斯理宗 o 衛理公會 o 循道公會
- 浸信會
- 公理會
- 福音派 o 布道會 o 宣道會
- 靈恩派 o 五旬節會 o 神召會
- 基要派
- 再洗禮派
- 貴格會
- 中國的三自教會
基督教
參考文獻
- ↑ 各大宗教的信徒人數 基督教24億 伊斯蘭教18億 無神論12億,搜狐,2019-03-31
- ↑ 基督教不斷遭羅馬帝國打壓,為什麼教徒反而越來越多?,搜狐,2020-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