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史學原理
《地史學原理》,地球歷史學專著。H.M. 斯特拉霍夫著。蘇聯國立地質出版社出版,1948年修訂擴充後出第3版。中譯本根據第3版譯出,上冊由楊鴻達等譯,地質出版社1954年出版,下冊由北京地質學院地史古生物教研室譯,地質出版社1956年出版。本書收編於《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
目錄
內容簡介
全書分上、下2冊,由序言和正文組成,正文共23章,中譯本約61萬字。上冊第1—6章為總論,闡述了地史學的任務和簡史、確定地層相對與絕對地質年代的方法、地層劃分與對比的原則。討論了海洋與大陸沉積相分析原理和古地理圖的概念,強調了 「將今論古」的現實主義原則,突出了氣候對沉積相組合的影響。討論了地殼運動類型,它們的特點與成因關係、地殼的主要構造單元及地殼運動演化階段與方向。第7章起為分論,按斷代敘述了各紀地質歷史。第7—10章敘述了前寒武紀、早古生代地質歷史及加里東構造階段地殼演化特徵。下冊第1—4章論述了晚古生代地史及海西構造階段的基本特徵。第5—11章討論了中、新生代地質發展史及阿爾卑斯構造階段地殼的演化。每個紀都闡述了生物界、全球主要地槽帶及地台區的岩相古地理及地質構造發展史,各個紀附世界古地理圖1幅。第12、13章為總結,探討了地殼歷史中構造成因和岩石成因的規律、地殼歷史的再造及其假說。
本書代表了蘇聯學者50年代前在地史學研究的方法、理論及成就,較全面系統地敘述了世界主要地區地質發展史。從地槽地台演化觀點出發,綜合了世界各大陸資料,突出了沉積演化過程,再造全球地質發展歷史,是本書的特色。
作者簡介
H. M.斯特拉霍夫 (Николай Михайлович Страхов, 1900—1978),蘇聯沉積學家、地質學家及地球化學家,蘇聯現代沉積岩石學創始人之一。1928年莫斯科大學畢業。歷任大學教授、蘇聯科學院通訊院士、院士。曾獲列寧勳章、勞動勳章,因寫作 《地史學原理》獲斯大林獎金。主要著作有 《地球歷史上地殼外圈和沉積成岩過程的發展階段》、《地史中岩石成因類型及演化》、《論沉積礦床生成理論及分布的規律性問題》、《黑海的地質構造和發展史》、《沉積岩成因理論基礎》和 《現代海洋沉積岩成因地球化學問題》等。是 《蘇聯大百科全書》 主編之一。
相關信息
書籍,是思維的結晶,知識的寶庫,智慧的源泉,人類最主要的精神食糧。名著,則是書籍中的精華。它標誌着人類認識發展的水平,影響乃至支配人們的思想和行動,影響乃至支配社會的各種實踐活動[1]。《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在浩如煙海的書籍中,篩選出價值高、作用大、影響廣的一萬部名著,把它們匯集一起,根據科學文化知識體系的區別和聯繫加以分門別類,並逐部作出精要的詮釋。可以說,這是對科學文化的一次總結,是一項很有價值的科學文化建設工程。這部辭典是一部很有用的工具書[2]。
視頻
地史學原理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2017年,有哪些科技著作值得一讀?《連線》雜誌為你推薦這些!,搜狐,2017-12-26
- ↑ 工具書是一種按某種體例編排的專供查找特定資料而不是供系統閱讀的書籍,道客巴巴,2012-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