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聖堂鎮位於珠江三角洲西南部,地處廣東省恩平市中部,東與君堂鎮一水之隔,南接東成鎮接壤,北與牛江鎮交界。全鎮總面積為56.65平方公里,現轄11個村委會和1個居委會,人口21985人(2017年)。該鎮基礎設施完善,經濟主要以特色農業為主,同時該鎮工業發展也較快。該鎮自然景色秀麗,旅遊資源也相當豐富。[1]

目錄

概況

位於恩平市東北部。面積56.65平方千米(2017年)。21985人(2017年)。轄1個社區、11個行政村。鎮政府駐聖堂墟沿江路1號。

沿革

宋咸淳九年(1273)建墟,明、清代分屬水東、仕洞都。1912~1956年屬第三區,1957年撤區設聖堂鄉,1958年改公社,1983年改區,1986年撤區建鎮。1996年,面積56.7平方千米,人口2.6萬人,有海外僑胞和港澳同胞2.1萬人,轄1個圩鎮管理區(居委會)和11個農村管理區(行政村)。

行政區劃

聖堂鎮位於珠江三角洲西南部,地處恩平市中部,東與君堂鎮一水之隔,南與東成鎮接壤,北與牛江鎮交界。全鎮總面積為56.65平方公里,現轄11個村委會和1個居委會,21985人(2017年)。全鎮有耕地面積2.83萬畝,其中水田面積2.31萬畝,旱地面積0.52萬畝。山林面積1.09萬畝。1999年全鎮社會總產值4.56億元,比上年增長8.1%;工農業總產值2.99億元,比上年增長8.3%;農村人平純收入2208元。鎮政府所在地位於錦江河畔,距恩平市區9公里,錦江河貫穿鎮境內長8公里。目前聖堂鎮城區面積為5.6平方公里,人囗為4060人,是全鎮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也是恩平市較大的商品貿易集散地。  聖堂鎮是恩平市著名的僑鄉鎮,旅居海外同胞3萬多人,素有內外兩個聖堂之說。改革開放以來,廣大華僑、港澳台同胞熱愛家鄉,積極捐款捐物,大辦公益事業,回鄉捐資辦廠,為聖堂鎮兩個文明建設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聖堂鎮是珠江三角洲工業衛星鎮之一。近年來,聖堂鎮堅持工業鎮的指導思想,積極吸引資民資,大力發展個體私營企業。目前,全鎮共有35家。[2]

交通運輸

鎮村交通方便。325國道橫貫全境,開陽高速公路在聖堂設有出入口,與湛江、廣州、韶關等地連貫,四通八達。

特色經濟

聖堂鎮以承接產業轉移為主攻方向,做大做強現有特色企業和發展新特色企業。立足發展燈飾、電子、造紙、飲食、紡織、食品、建材等特色產業,中星燈飾五金表面處理廠、冠銓電子新廠、互聯紙廠、騰安飲食城等發展迅猛。

近年來,聖堂鎮委、鎮政府認真貫徹執行中央省、市關於農村農業工作的有關文件精神,因地制宜抓好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農業生產正向基地化、規模化、商品化方向發展,已辦起一批優質水稻、蔬菜、香蕉、果苗、禽畜、甘蔗等農業商品基地,特別是發展以香蕉生產為主的特色農業,取得顯著成效。

據統計,目前,全鎮香蕉種植面積5200畝,品種以巴西香蕉為主。該鎮的香蕉種植大戶有42戶,分別來自番禺、中山、遂溪等市縣。香蕉基地的發展,為該鎮農村提供1000多人就業,全鎮已初步形成以大規模香蕉生產為主的特色農業。

工業

聖堂鎮民營企業位於325國道連珠江路段,交通方便,該企業面積300畝。已有5家企業在此區投資經營,其中2家已在籌建廠房。加上3家,目前,該企業已有8家企業在此經營。對在此民營企業 區的個體私營企業,鎮委、鎮政府在購買土地、水電增容、辦證等方面給予優惠。

為進一步發展個體私營企業,聖堂鎮委、鎮政府利用外資民資在325國道龍塘路段獨山(土名)開發東部工業園,總面積400畝,以形成「窪地效應」,「築巢引鳳」。目前,已實現「三通一平」。

農業

聖堂鎮位於恩平市中部。全鎮總面積56.65平方公里,轄11個村委會和1個居委會,人囗29050人。全鎮耕地總面積28395畝,其中水田面積23122畝,旱地面積5273畝,山地面積11408畝。

近年來,根據中央關於調整農業結構的有關政策精神以及恩平市委、市政府關於調整我市農業結構的意見,聖堂鎮認真研究,精心組織,積極實施,全鎮農業結構有了較大改變。種植優質稻的比例有較大提高,優質稻與其他稻的比例為4:6變為7:3,水稻種植與經濟作物種植面積的比例為68:32。全鎮新增蔬菜種植面積200畝,總面積2200畝,蔬菜產量3200噸。其中三聯的蔬菜基地繼續發揮作用,常年種植反季節蔬菜,供應恩城市場。新開發優質水果面積610畝,優質水果掛果面積增加150畝。塘魚生產保持穩定發展,新開挖魚塘120畝,新增青蛙養殖面積100畝。此外,經推廣湛江遂溪專業戶林世貴在三山村委會平山村種植原產巴西試管香蕉的經驗,農民大膽種植,新種試管香蕉550畝,總面積已達675畝。椐統計,全鎮共調整面積1580畝(其中水田面積970畝,旱地面積610畝),農業產業結構得到了初步調整。

在調整農業產業結構中,引導農民養殖美國青蛙是我鎮的一項重要舉措。兩年前,聖堂鎮三聯村委會新塘村農民曾超進試養美國青蛙成功,那年他養殖青蛙僅1.1畝,當年純收入就達1.6萬元。嘗到甜頭後,第二年,他又養殖青蛙2.3畝,純收入近6萬元,並發動本村3戶農民兄弟養殖,也收到頗高利潤。鎮積極推廣他們的經驗,引導村民進行養殖。新塘村40戶農民中,除1戶因勞力不足沒養殖外,39戶均養殖了美國青蛙。目前,全村養殖青蛙面積已達92畝,平均每戶2.4畝,人平0.4畝,該村已成為恩平市名符其實的"青蛙村"。預計全年全村青蛙總產量200噸,按平均每斤6元計算,全村總收入可達240萬元,戶平均收入6萬元,人平收入10000多元。在新塘村戶戶養殖美國青蛙的帶動下,目前,全鎮其他村也正掀起了養殖青蛙熱潮,甚至連遠在省城的兩位廣州老闆也放棄了原來在廣州的廣告生意,甘願當農民。來到聖堂長安村委會承包50多畝農田養殖美國青蛙。據統計,全鎮養殖青蛙的農民共58戶,總面積162畝,養殖青蛙已成為我鎮農民致富的又一好途徑。

為進一步推進農業結構的戰略調整,促進我鎮經濟發展,我鎮計劃用三年時間調減糧食種植面積7200畝(其中調減水稻種植面積6400畝,調減旱地雜糧種植面積800畝),改種經濟作物,使水稻種植面積與經濟作物種植面積的比例為45:55。具體為:2000年調減水稻種植面積1400畝;2001年調減水稻種植面積2800畝,其中養殖青蛙500畝,養鰻魚1000畝,種植蔬菜500畝,養其他塘魚400畝,種植香蕉400畝;2002年調減水稻面積2200畝,其中用於種植蔬菜300畝,種植試管香蕉400畝,養殖青蛙600畝,養殖塘魚900畝。2000年調減旱地面積200畝,2001年、2002年分別調減旱地面積300畝,全部用作種植優質水果。[3]

投資環境

聖堂鎮投資環境不斷改善,功能設施齊全,電力資源豐富,已建有11萬伏和22萬伏變電站各1座,電網電力正常,電力充足。鎮內水資源豐富,工業、生活用水充足,恩平市自來水接駁至聖堂圩鎮。通信已全部實現電話程控化。目前裝機容量6000門,已開通程控電話5400門。移動電話已開通3500台,電子網絡普遍使用,實現通信現代化。聖堂鎮政府除了加強基礎設施建設,還十分重視服務質量。為方便外商投資,聖堂鎮成立了招商辦公室,實行「一條龍」服務,提高工作效率。

旅遊資源

聖堂自然景色秀麗,旅遊資源豐富,已開發歇馬「舉人村」,區村名堂、唐明照等名人故居、官路橋正在開發中。配套上有上規模的新華美酒店、四海明珠酒店等。

「中國歷史文化名村」恩平市聖堂鎮歇馬村

歷史的輝煌:

考取封建功名670多人歇馬村立村距今已有近700年的歷史,是名副其實的古村。在明、清兩代,恩平市聖堂鎮歇馬村的學子考取封建功名的有670多人,其中有430人任職大小封建官吏,獲舉人以上功名的有285人,從九品至正二品的官員有430多人,歇馬村因此成為名副其實的「舉人村」。如今在歇馬舉人村里,尚存有7間祠堂、200多塊舉人石碑、清朝皇帝的聖旨石碑、八大旗杆夾及獨特的「女人巷」、「勵志園」、「練武石」、「皇賜馬廄跡」等文物和古蹟,仿佛還在訴說着「舉人村」在封建科舉時代的輝煌。

在封建時代,獲得功名的歇馬人散布在全國各地任職,其中梁元桂是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的舉人,6年後的咸豐二年(1852)考取恩科進士,欽點戶部主事,歷任福建延平、福寧、邵武等地的知府。據《維基百科》介紹:梁元桂,為中國清朝官員,本籍廣東。他於1868年(同治7年)奉旨擔任台灣知府併兼任按察使銜分巡台灣兵備道,為台灣清治時期這階段的地方統治者。令人嘆為觀止的是,梁元桂家族自其祖父梁君杖以下四代107名男丁中,共有81人獲得功名,其中在朝廷任職的就有51人,有4人是二品大員。在近代和當代,也湧現出尼克松總統的專職飛機師梁漢一、香港著名粵劇演員芳艷芬、著名書法家梁鼎光以及香港恩平同鄉會會長、知名實業家梁煜鎏等一大批傑出才俊,歷史文化積澱深厚。

2005年12月19日,由香港商人馮永維先生投資的歇馬舉人村風景區隆重開業。從那時起,馮永維成為歇馬村的「編外村民」。歇馬村能跨越歷史的輝煌,有馮永維一份功勞。

在2005年初,馮永維了解到歇馬村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經過多次考察,決定將自己的事業定位為 「酒店、旅行社、旅遊景區」的綜合發展的模式。歇馬舉人村風景區,就這樣橫空出世了,並且很快就成為省內的一個旅遊品牌。

歇馬舉人村開張後,其旅遊特色和「旅遊教育」的理念,在社會上引起了很大反響:不到半年,「全國文明村」的牌子就掛進了該村,省內多間學校的「夏令營」走進了該村,省旅遊局原局長鄭通揚在遊覽該村時說:「歇馬村是鄉村旅遊不可多得的旅遊精品。」當代著名作家金敬邁被邀請為該旅遊區的高級教育顧問.江門五邑300多名鄉鎮領導考察了該村,越來越多的「老外」踏進了該村,順德的數十名家長專門帶着子弟到該村的開筆堂「開筆」,著名歌唱家劉歡在有關專題節目上問起了該村……。隨後,家庭期刊集團旗下《旅遊界》雜誌選定該景區舉行了首發式暨歇馬舉人村「一舉成名」徵文大獎賽新聞發布會,《中學生報》與該景區合辦了「中小學生心理素質教育研討會」,省內數十家旅行社與歇馬舉人村簽訂了合作協議,《人民日報》、《南方日報》、《江門日報》等省內外30多家媒體都將鏡頭對準了「歇馬舉人村」……[4]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聖堂已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形成了幼兒教育、小學教育、普通中學教育的教育體系。全鎮有中小學校15所,其中僑胞投資興建的有龍塘小學、湴朗小學、塘龍小學等學校。但由於各種原因,僅剩下聖堂中心小學跟香港恩平工商會三聯學校兩所小學。

衛生事業

務衛生診療環境大大改善。內外鄉親捐款300多萬元續建的聖堂醫院綜合大樓已投入使用,華僑捐資近200萬元的康復中心正在興建中。[5]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