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附子
土附子 |
土附子,中藥名。為塘鱧科塘鱧屬動物沙塘鱧Odontobutis obscura(Temminck et Schlegel)的卵。沙塘鱧,分布於我國江蘇、安徽、浙江、福建、湖北、湖南等地。具有暖腎助陽,助相火,開胃,利水之功效。主治腎虛陽痿,腰冷,消化不良,水腫。
目錄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土附子
別稱; 土附卵《中國動物藥志》
界; 動物界
門; 脊索動物門
綱; 硬骨魚綱
目; 鱸形目
科; 塘鱧科
屬; 塘鱧屬
種; 沙塘鱧
分布區域; 我國江蘇、安徽、浙江、福建、湖北、湖南等地。
採收時間; 4~6月。
用量; 內服30~60g,煮食或燒酒醉食。
入藥部位
動物沙塘鱧的卵。
性味
味咸,性平。
歸經
入腎經。
功效
暖腎助陽,助相火,開胃,利水。
主治
腎虛陽痿,腰冷,消化不良,水腫。
相關配伍
治陽痿,土附子500g,白酒500g,將上味放入酒罐,倒入白酒,密封罐口,浸漬5~7天,即可服食。(《男女科藥膳秘寶大全》)
用法用量
內服:30~60g,煮食或燒酒醉食。
炮製
採集加工:4~6月捕捉,取卵。
形態特性
沙塘鱧,體粗壯,前部呈圓筒形,後部側扁。體長約18㎝。頭部大,稍扁平,較軀體為闊。口上位,口裂寬方,下頜長於上頜。鰓耙上有小刺。眼小,上位,眼間隔凹入。體側和背部被櫛鱗;腹部為圓鱗,側線鱗33~37。
生殖乳突明顯,雌者較寬大,末端分叉,雄者三角形,末端尖細。背鰭2個。第一背鰭Ⅶ~Ⅷ,第二背鰭Ⅰ,8~9。臀鰭Ⅰ,7。胸鰭大,腹鰭胸位,尾鰭圓形。背部黑褐色,體側有黑色斑紋,腹部淡黃色,無黑色斑點。
生長環境
多生活於河溝及湖泊中,喜棲息於泥沙、雜草和碎石較多且相混雜的岸邊淺水中,游泳力不強。
相關論述
《綱目拾遺》:"助相火,暖腰腎。用燒酒醉食,頗能興腎,與對蝦同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