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土牡蛎

土牡蛎,中药名。为蚌科珠蚌属动物圆顶珠蚌Unio douglasiae(Gray)的沉积贝壳。动物圆顶珠蚌,分布于我国四川一带。具有固精敛汗,止血止带,软坚散结,清热除烦之功效。主治盗汗,遗精,妇女红崩,白带,瘰疬结核,虚热外浮,头晕烦躁。

目录

基本信息

中文名; 土牡蛎

别称; 川南珠蚌《四川中药志》

界; 动物界

门; 软体动物门

纲; 瓣鳃纲

目; 真瓣鳃目

科; 蚌科

属; 珠蚌属

种; 圆顶珠蚌

分布区域; 我国四川一带

采收时间; 冬季

用量; 内服:煎汤,9~18g;或入丸、散

毒性; 无毒《四川中药志》

入药部位

动物圆顶珠蚌的沉积贝壳。

性味

味咸、涩,性微寒。 ==归经 入肝、肾经。

功效

固精敛汗,止血止带。软坚散结,清热除烦。

主治

盗汗,遗精,妇女红崩,白带,瘰疬结核,虚热外浮,头晕烦躁。

相关配伍

1、治赤白带下,配山药、龙骨、海螵蛸、茜草(清带丸)。(《四川中药志》)

2、治自汗不止,配黄芪、麻黄根、浮麦(牡蛎散)。(《四川中药志》)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8g;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

虚寒脾胃者忌用。

炮制

一、采集加工

冬季水枯时在河滩沙坝上收集,洗净泥沙,晒干。

二、炮制方法

去净泥沙,打碎,生用,或煅后研成粉末用。

鉴别

药材性状:贝壳呈半椭圆形或船形,因久为河水冲击及泥水覆盖,多显枯松状态。壳片沉重厚实,腹面边缘较薄,顶部较厚。外表棕褐色或灰棕色,角质层多已剥落,呈粉灰状,剥落处显出银白色的内层。角质层质地较光滑,并有较细的环纹;内表面亦银白色,有光泽,附有白色粉霜,细致,易粘手。质坚硬,击碎后,断面起层。嗅之微似石灰气味。以色白,壳厚实、沉重、表面带粉灰和有光泽者为佳。

贮藏

以篾篓装,随处均可堆放,不易变质。

形态特性

贝壳2片,同形,呈长椭圆形,长约l6厘米,高约7厘米。前部短圆,后部伸长,壳顶部大,位于壳前部。壳层很厚,背缘达1厘米,前缘约5毫米。壳面棕褐色,环状的生成线密集。壳内壁珍珠层银白色,有光泽。

生长环境

生于江河、湖泊中。

相关论述

《四川中药志》:"固精敛汗,散结软坚。治盔汗遗精,红崩白带,瘰疬结核,虚热外浮,头晕烦躁。"[1]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