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土壤剖面是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布的科技術語。

隨着社制度的不斷發展與進步,中國的漢字也在不斷演化着,從最初的甲骨文[1]漸漸發展到了小篆[2],後來文化進一步發展後,才出現了」漢字」這種說法。

目錄

名詞解釋

土壤剖面指從地面垂直向下的土壤縱剖面,也就是完整的垂直土層序列,是土壤成土過程中物質發生淋溶、澱積、遷移和轉化形成的。不同類型的土壤,具有不同形態的土壤剖面。土壤剖面可以表示土壤的外部特徵,包括土壤的若干發生層次、顏色、質地、結構、新生體等。在土壤形成過程中,由於物質的遷移和轉化,土壤分化成一系列組成、性質和形態各不相同的層次,稱為發生層。發生層的順序及變化情況,反映了土壤的形成過程及土壤性質。

種類

自然剖面

由於人為活動而造成的土壤自然剖面,例如,新修公路、鐵路,工程或房屋建設,礦產開採,新修水利,平整土地和取土燒磚瓦,以及河流沖刷、塌方等,均可形成土壤自然剖面。自然剖面的優點是垂直面比較深厚,可觀察到各個發生土層和母質層,同時暴露範圍比較寬廣,可見到土層薄厚不等的各種土體構型的剖面,這就有利於選擇典型剖面,比較不同類型土體構型的剖面,對分析研究土壤分類、土壤特性、土壤分布規律都比較有利。自然剖面的缺點是暴露在空氣中較久,因受風吹日曬雨淋的影響,其剖面形態特徵已發生了變化,不能代表當地土壤的真實情況,因而它只能起參考作用,不宜做主要剖面。但一些最新挖掘的自然剖面,也可選其典型者做主要剖面;如果是形成已久的自然剖面,則在進行觀測時,應加整修,以挖除表面的舊土,使其暴露出新鮮裂面。

人工剖面

人工剖面:是根據土壤調查繪圖的需要,人工挖掘而成的新鮮剖面,有的也叫土坑。

主要剖面

主要剖面,是為了全面研究土壤的發生學特徵,從而確定土壤類型及其特性,而專門設置挖掘的土壤剖面。它應該是人工挖掘的新鮮剖面,從地表向下直挖掘到母質層(或潛水面)出露為止。

檢查剖面

檢查剖面,也叫對照剖面,是為對照檢查主要剖面所觀察到的土壤形態特徵是否有變異而設置的。它一方面可豐富和補充修正主要剖面的不足,另一方面又可以幫助調查繪製者區分土壤類型。檢查剖面應比主要剖面數目多而挖掘深度淺,其深度只需要挖掘到主要剖面的診斷性土層為止,所挖土坑也應較主要剖面為小,目的在於檢查是否與主要剖面相同。如果發現土壤剖面性狀與主要剖面不同時,就應考慮另設主要剖面。

定界剖面

定界剖面,顧名思義是為了確定土壤分布界線而設置的,要求能確定土壤類型即可。一般可用土鑽打孔,不必挖坑,但數量比檢查剖面還要多。定界剖面只適用於大比例尺土壤圖調查繪製中採用,中、小比例尺土壤調查繪製中使用很少。

主要層次

主要土壤發生層

土壤學上以英文大寫字母表示土壤發生層,主要的發生層簡述如下

(1)O層 殘落物層。在通氣良好而又較乾燥的條件下,植物殘落物堆積,有機物不能完全分解並在地表累積而形成。

(2)H層 泥炭層。在長期水分飽和的條件下,濕生性植物殘體在表面累積,是泥炭形成過程中形成的發生層。

(3)A層 淋溶層。在表土層中,有機質已腐殖質化,生物活動強烈,主要進行着淋溶過程,故稱為淋溶層。物質的淋溶程度隨水、熱條件而異。

(4)E層 灰化漂白層。在淋溶和機械淋洗的條件下,硅酸鹽黏粒和鐵。鋁化合物淋失,使抗風化力強的石英砂粒與粉粒相對富積,以較淺淡的顏色或灰白色而區別於A層。通常與灰化過程有關。

(5)B層 澱積層。是澱積過程的產物,與母質層有明顯的區別。黏粒、鐵、鋁或腐殖質在此層澱積或累積。次生黏土礦物形成,具塊狀或稜柱狀結構,顏色變棕或棕紅、紅等。

(6)C層 母質層。指風化產物沒有受到成十討釋影響的層次,較上面土層緊實。

(7)R層 母岩層。指最下部堅硬的岩石層。

此外還有一些過渡土層,兼有兩種主要發生層的性狀,在觀測中可以用兩個大寫字母表示。如AB層表示該層性狀更接近A層,BA則表示該層發育更接近於B層。

水田土壤發生層

在人工耕作熟化的水田土壤中,由於特殊的水熱條件和物質循環方式,形成了在人工作用下的土壤發生層。

(1)P層 滲育層。水稻土中的耕作層。長期在水耕熟化和旱耕熟化交替進行的條件下,有機質累積增加·顏色變暗,在根孔和土壤裂隙中有棕黃色或棕紅色銹斑。旱作季節呈小塊狀或團塊狀結構,水耕季節時結構多分散,顏色變深暗。

(2)W層 瀦育層。本層土壤處於乾濕交替頻繁、淋溶澱積作用活躍的條件下,土體形成棱塊或稜柱狀結構,裂隙間有大量銹紋銹斑澱積,深度發育時,土體顏色發生分化,剖面上多形成黃白交錯的花斑。

(3)G層 潛育層。在排水不良的條件下,土壤長期處於水分飽和的還原條件下,有機質在嫌氣環境下分解緩慢,鐵、鋁氧化物被還原,土層呈藍灰色或黑灰色,土塊分散成糊狀。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