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安全委員會 (蘇聯)
國家安全委員會 (蘇聯) Комите́т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й безопа́сности |
---|
KGB的劍與盾徽標 |
成立時間 1954年3月13日,64年前 |
總部 俄羅斯莫斯科盧比揚卡廣場2號 |
管理機構 蘇聯共產黨中央委員會 蘇聯部長會議 |
機構主管 KGB主席 佛拉迪米爾·克留奇科夫(末任) |
網站 |
國家安全委員會(俄語:Комите́т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й безопа́сности,關於這個音頻文件 聽 說明·資訊,俄文羅馬化:Komitet gosudarstvennoy bezopasnosti),通稱「KGB」(КГБ,KGB),是1954年3月13日-1991年11月6日期間蘇聯的情報機構,在當時被認為是全球效率最高的情報收集機構。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境內的原KGB機關改制為俄羅斯聯邦安全局,其第1總局另成立俄羅斯對外情報局。白俄羅斯則完整保留境內KGB機關的建制及原有名稱。
目錄
簡介
克格勃有專門訓練間諜的機構,新招收的學員甚至不足18歲;間諜為了完成任務不惜提供性服務。[1]克格勃歷史上最有影響力的領導人是尤里·弗拉基米羅維奇·安德羅波夫和拉夫連季·帕夫洛維奇·貝利亞,安德羅波夫最後擔任了蘇聯的最高領導人,而貝利亞在權力鬥爭中失敗,被赫魯曉夫以叛國的罪名處死。前任俄羅斯總理、現任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早年也曾任職於此。
歷史
前身
前身為費利克斯·埃德蒙多維奇·捷爾任斯基於1917年創立的全俄肅清反革命和消除怠工特別委員會,在1918年改名為全俄肅清反革命和打擊投機及權力濫用特別委員會(Всероссийская чрезвычайная комиссия по борьбе с контрреволюцией, спекуляцией и преступлениям по должности)。1922年改制為俄羅斯國家政治保衛局,首字母縮寫ГПУ。
1930年代
KGB在1930年,由亞戈達和葉若夫領導的內務人民委員部成為了用以政治大清洗的工具。20世紀冷戰期間,KGB職能極大,甚至凌駕於蘇聯黨、政府和法律之上,涉及國內所有領域,也同時負責監管國家意識形態安全,剷除國內反對蘇聯社會主義制度的持不同政見者(蘇聯政府稱為反動分子)。在國際上也成為紅色恐怖的代名詞。
1950年代
1953年斯大林死後,克格勃的進行重大重組和裁員,原意改變斯大林化的社會和國家。
從解密的文件中了解到,在1950年的克格勃人員的數量已經減少了50%以上,與1954年同期相比。它被廢除了3500多個市,區單位,和一些調查單位,合併成一個單一的調查單位。在1955年進一步減少超過7.5萬名員工,而約8000克格勃軍官被轉移到公務員的位置。
1956年
在1956年,克格勃官員積極參與鎮壓匈牙利起義及其成員的迫害。在操作過程中,蘇聯國防部,克格勃軍官逮捕匈牙利國防部長。這使得匈牙利的軍事領導削弱,確保叛亂平息和重建,蘇聯坦克和步兵部隊的成功使匈牙利的共產主義政權忠於蘇聯。在起義後的第一天,克格勃情報機構的協助匈牙利方面逮捕了大約5000匈牙利入黨積極分子,軍人和學生,其中846人被送往蘇聯監獄 。 據估計,大約被逮捕的350人以後執行死刑,其中包括匈牙利總理納吉。對參與,鎮壓起義克格勃首腦謝羅夫被授予庫圖佐夫勳章。應當指出的的是鎮壓起義的蘇聯駐匈牙利大使安德羅波夫的積極作用,這也有益後來的安德羅波夫,最終使其成為蘇聯政府首腦。
1960年代
1961年12月,蘇共中央委員會第一書記赫魯曉夫成為蘇共書記。調整克格勃結構,成立內部安全和情報總局。克格勃的分支減少,結果使克格勃更容易被操縱。
克格勃名稱變更史
- 1917年12月:全俄肅反委員會(契卡)
- 1922年2月:國家政治保衛局(歸內務人民委員部領導)
- 1923年7月:國家政治保衛總局(格別烏)
- 1934年7月:國家安全總局(歸內務人民委員部領導)
- 1941年2月:國家安全人民委員部
- 1941年7月:國家安全總局(歸內務人民委員部領導)
- 1943年4月:國家安全人民委員部
- 1946年3月:國家安全部
- 1947年10月-1951年11月:國家安全部(對外情報機構歸情報委員會管轄)
- 1953年3月:內務部(1953年內務部曾與國家安全部短期合併,統稱內務部)
- 1954年3月:國家安全委員會
克格勃及其前身歷任領導
主席 | 任職日期 |
---|---|
費利克斯·埃德蒙多維奇·捷爾任斯基 | 1917–1926 |
維亞切斯拉夫·魯道福維奇·緬任斯基 | 1926–1934 |
亨里希·格里戈里耶維奇·亞戈達 | 1934–1936 |
尼古拉·伊萬諾維奇·葉若夫 | 1936–1938 |
拉夫連季·帕夫洛維奇·貝利亞 | 1938–1941 |
弗謝沃洛德·尼古拉耶維奇·梅爾庫羅夫 | 1941 (2月–7月) |
拉夫連季·帕夫洛維奇·貝利亞 | 1941–1943 |
弗謝沃洛德·尼古拉耶維奇·梅爾庫羅夫 | 1943–1946 |
維克托·謝苗諾維奇·阿巴庫莫夫 | 1946–1951 |
謝爾蓋·伊萬諾維奇·奧戈利佐夫 | 1951 (8月–12月) |
謝苗·傑尼索維奇·伊格納季耶夫 | 1951–1953 |
拉夫連季·帕夫洛維奇·貝利亞 | 1953 (3月–6月) |
謝爾蓋·尼基福羅維奇·科魯格洛夫 | 1953年–1954年 |
伊萬·亞歷山德羅維奇·謝羅夫 | 1954–1958 |
亞歷山大·尼古拉耶維奇·謝列平 | 1958–1961 |
彼得·伊夫斯丁 | 1961 |
弗拉基米爾·葉菲莫維奇·謝米恰斯內 | 1961–1967 |
尤里·弗拉基米羅維奇·安德羅波夫 | 1967–1982(1月–5月) |
維塔利·瓦西里耶維奇·費多爾丘克 | 1982 (5月–12月) |
維克托·米哈伊洛維奇·切布里科夫 | 1982–1988 |
弗拉基米爾·亞歷山德羅維奇·克留奇科夫 | 1988–1991 |
列昂尼德·弗拉基米洛維奇·舍巴爾申 | 1991 |
瓦蒂姆·維克托洛維奇·巴卡廷 | 1991 (8月–11月) |
組織結構
每年召開國家安全委員會全體會議,設有中央主席團。一般設有兩名第一副主席、十餘名副主席。
參考文獻
- ↑ 性愛高手養成:前蘇聯克格勃"性間諜"訓練揭密. [2013-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