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融
圓融是中華思想文化術語。
關於漢字的起源[1],中國古代文獻上有種種說法,如「結繩」、「八卦」、「圖畫」、「書契」等,古書上還普遍記載有黃帝史官倉頡造字的傳說。現代學者認為,成系統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由一個人創造出來,倉頡[2]如果確有其人,應該是文字整理者或頒布者。最早刻劃符號距今8000多年。
目錄
名詞解釋
圓滿融通。在佛教典籍中,圓融既指各種事物之間相互融通統攝的本來狀態,也指避免偏執任一見地的真理觀。如天台(tāi)宗說空、假、中三諦,分疏三個層面的真理,有別於傳統的二諦,凸顯了不落空有兩邊、又不離兩邊的圓融意旨。而華嚴的「六相圓融」,指出一切事物都有總、別、同、異、成、壞三對看似矛盾的方面,其實超越了概念的對立,可於一體具現。
引例1
分別者,但法有粗妙:若隔歷三諦,粗法也;圓融三諦,妙法也。 (釋智顗(yǐ)《妙法蓮華經玄義》卷一上) (所謂差別,只是說認識的粗淺和精妙之分:如果三諦之間互相排斥,這就是一種粗淺的認識;如果三諦互相融通統攝,則為精妙的認識。)
參考文獻
- ↑ 中國「漢字」從何而來?每個漢字,都是倉頡造出來的嗎?,搜狐,2022-10-01
- ↑ 造字的倉頡,為何叫「倉頡」?甲骨文揭開了顛覆性的一幕,搜狐,2022-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