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国际广播

国际广播又称对外广播,是指一个国家为供另一个(或另一些)国家收听而进行的广播。

目录

发展

最早开办国际广播的国家是荷兰(1927)。不久,德国(1929)、法国(1931)、英国(1932)、日本(1934)等国家,也相继兴办国际广播。不过最早的国际广播发射电力弱,播出时间短。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由于适应战争和外交的迫切需要,国际广播才飞速发展。据统计,1939年大战全面爆发时,共有27个国家伴有对外广播,到了1945年战争结束时,增加到了55个国家。[1]

职责

国际广播的职责,既有新闻传播,又有文化交流,更有政治宣传。

类型

随著国际广播的发展,国际广播心理战也成为一种新事物。按照播报内容和风格,国际广播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宣传式",一种是"新闻式"。 宣传式的代表是纳粹德国,曾参与希特勒"啤酒馆政变"的纳粹将军鲁登道夫,在其传世之作《总体战》中写道:"必须致力于利用广播、报纸、电影及其他各种出版物,穷尽所有的手段来维持国民的团结,为了制定妥当的对策,政治家要了解人类精神的法则,做妥善的安排"。纳粹的宣传部长,谎言重复千遍就会成为真理这句"妙语"的作者戈培尔说得更为露骨:"新闻是战争的武器。新闻的目的是帮助战争而不是提供信息。"所以大战期间,纳粹德国的对外广播充满浓烈的宣传意味,基本谈不上新闻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新闻式的代表则是英国的BBC,BBC的对外广播,始于1938年1月开播的阿拉伯语节目。同年大战期间,BBC又开办了对欧洲大陆的广播。到了大战后期的1944年,BBC的对外广播共使用39种语言,每周累计播音763小时,规模居各国之冠。BBC 的广播,一向以冷静、克制从容不迫、不带感情色彩著称,有个例子,典型反应了BBC的这种报道风格。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后,紧接著又对东南亚的英军发起进攻,日军飞机在马来半岛海面击沉英国战列舰"威尔斯亲王号"和巡洋舰"却敌号",是不亚于珍珠港的大事件,这事件给英国人的打击和珍珠港事件给美国人的打击一样大,连一向刚毅的丘吉尔,听到这起消息都不免惊慌失色。但BBC的报道依旧维持一贯风格"海军部遗憾地宣布,今天下午在马来半岛海面上,威尔斯亲王号和却敌号遭到日本轰炸机所击沉。"可以看出BBC的冷静克制的报道风格。[2]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