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帳戶體系
國民帳戶體系是一個特定的名詞術語。
中華文明是一種獨特的文明[1],其文字也是非常獨特的。在世界上所有的國家中,只有中國由於其民族文化強大的包容性與同化性而始終沒有間斷過的文化傳承,這使漢字成為世界上較少的沒有間斷過的文字形式。約公元前14世紀殷商後期出現的甲骨文[2]被廣泛認為是漢字的第一種形式,一直發展到今日,有三四千年的歷史。
目錄
名詞解釋
國民帳戶(National Account)是國民收入和產品帳戶(National income and product accounts,NIPA)的簡稱,是測量GDP的基本方法和框架。
國民帳戶體系的概述
國民帳戶體系是西方國家用來對國民經濟活動進行綜合考察和統一核算的制度。亦稱國民核算體系或國民經濟核算制度。其縮略語為SNA。
(一)核算範圍
SNA依據西方經濟理論,認為所有生產物質產品的活動和提供勞務的活動都是生產活動,凡是從事生產活動的公私企業、機構和個人都列入生產部門,一切生產部門活動的成果都是社會產品,社會產品總量是物質產品價值和服務活動價值之和。
(二)部門分類
SNA把整個國民經濟部門按照社會經濟活動的發展階段分為三大類:①第一類產業部門,又稱第一產業或初級生產。它以農業為主,包括林業、漁業、狩獵業等。 ②第二類產業部門,又稱第二產業或次級生產。它以製造業為主,包括採礦業、建築業等。③第三類產業部門,又稱第三產業或第三級產業。它以服務業為主,包括商業、交通運輸、教育、衛生以及公共行政和國防等。各國三次產業的分類基本一致,具體劃分不盡相同。如有的把採礦業劃入第二產業,有的則將其劃入第一產業;有的把電力、自來水、煤氣公用事業劃入第二產業,有的則將其劃入第三產業。1968年聯合國制定的《國際標準行業分類目錄》則是直接按九個產業部門分類,即分為:①農業、狩獵業、林業和漁業,②採礦和採石業,③製造業,④電、煤氣和水,⑤建築業,⑥批發和零售商業及餐館和旅館,⑦運輸、倉儲和通訊,⑧ 金融、保險、不動產和商業服務,⑨政府、社會和個人服務等。沒有把九個部門分別歸類為三次產業。
(三)綜合指標和核算模式
在SNA中,反映國民經濟的綜合指標主要有國民生產總值(GNP)、國民生產淨值(NNP)、國民收入(NI)、個人可支配收入(PDI)等。國民經濟全部活動以帳戶和矩陣的形式列出。帳戶形式即會計帳戶的借貸格式,借貸雙方平衡,最基本的是生產、消費、積累和國外(即國際經濟往來)四大帳戶。矩陣形式就是把所有帳戶,包括基本帳戶和期初、期末資產負債帳戶與期末價值變動的估價調整帳戶等,都列在一個由橫行與縱列交叉組成的矩陣表(即棋盤式平衡表)中,形成帳戶體系。體系中包括:國民收入計算,投入產出表,資金循環表,國民資產負債表與國際收支表等內容。它系統地記錄一個國家在一定時期內生產(即產品和勞務)的流量和財富(即實物和金融資產)的存量,從而得以全面地反映國民經濟的運動過程和結構的狀況。它對制定經濟政策、計劃,進行宏觀經濟分析,預測經濟發展都有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 ↑ 中華漢字:人類發展史上空前絕後的文明瑰寶!,搜狐,2019-07-20
- ↑ 傳統薈萃 | 甲骨文,搜狐,2022-02-11